妈妈的营养和健康对孩子的健康的重要影响

  基因决定着我们生命发育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健康的剧本就已经被基因大致写好了。我们能够塑造和勾画的不过是一些影响着各个阶段生命质量的细枝末节。而那些生命之初的小行为可能是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在健康剧本书写的最初阶段,我们或许有最大的几率让它往更好的结局去写。

  成长中最重要的1000天(宝宝发育“编程”)

  和很多其他生物一样,人类在发育过程中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一些负面的影响可以永久地改变我们身体构造和器官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编程” (programming)。在动物里,对于孕前和孕期小小的饮食改变,就可能引起令人惊奇的后代中 终身的生理和代谢的改变。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些非常关键的系统或器官成熟的时期。这些关键时期,对于不同的器官和系统而言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数器官的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胚胎期。出生后,只有大脑、肝脏和免疫系统仍然处于发育的关键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孩子两岁,大约1000天,是人体器官成形和功能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主要时期。尽管基因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健康可能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器官和各个生命系统形成的最初阶段,原材料(营养支持)没有提供好,再好的基因也是白搭。

  近几十年来公共卫生学、实验胚胎学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发现,在宝宝生命初期的环境暴露和营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健康,对于基因的正常表达,器官的正常发育,呼吸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等系统功能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营养不良和其他发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有可能改变基因表达,同时,还会导致生长缓慢,因此慢性病常常和出生时的低体重有关。

  胎儿的发育主要受到母亲长期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出生时的体重体现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轨迹,是早期发育的结果,也体现了胎盘是否有提供充足营养来维持这个发育轨迹的能力,间接反映着妈妈长期的营养和健康状况。

  胚胎期,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拥有健康的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宝宝,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才能按照基因“编程”出一个婴儿来。父亲提供了一半的基因,而母亲的任务远远不止于此。

  除了基因,母亲还需要提供一个发育得很好的(大小和表面形状正常)、具有正常功能的、能够传输养分的胎盘。

  另外,还需要通过自身的组织转化来提供养分给胎儿。营养并非直接来源于妈妈的饮食(这样太冒险啦!),很多养分,如脂肪、蛋白质等都来源于母体组织的转化。所以母亲长期的营养状况,比孕期的饮食更能决定胎儿的发育状况和出生体重(当然,孕期饮食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出生后,母亲还需要通过哺乳提供新生儿和幼儿的营养。

  说得更远一点,作为孕育宝宝的母亲,她的营养状况,她的卵子数量和质量,她胎盘大小和形状,跟母亲胎儿时期、幼时的发育都有关系。而母亲的发育,又和外祖母的营养和健康有关系。总之,女性对下一代健康的影响是远远大于男性的。最能直观母亲长期营养状况的,就是她的身高和体重。有句俗话,“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从实验胚胎学的角度看来,不无道理:妈妈长期的营养状况(会反映在她的身高上),对后代的营养和健康的影响会比父亲大得多。

  胎盘

  婴儿的出生体重除了和妈妈的营养状况有关,还和胎盘传输营养的能力有关。胎盘更像是一个胎儿营养输送的感应器,平衡着妈妈的传输营养的能力和胎儿的需求。胎盘的重量、大小和表面的形状都反应了它传输营养的能力。已经有不少证据表明,胎盘的形状和大小和未来慢性病有关联。根据胎盘的大小和表面形状,并结合妈妈的身高体重,可以对未来慢性病进行一定的预测,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慢性心脏病和某些癌症。胎盘的大小,形状反应了胎盘的正常发育过程。这些差异会影响到母亲对胎儿的营养传输。

  怀孕期间的营养

  孕期妈妈营养不足,或者营养过剩(孕妈妈是胖也不行,瘦也不行),或有吸烟喝酒等不利因素,都会对危害到婴儿的健康,并可能和孩子成年后的慢性病相关。

  尽管孕妈妈的饮食可能并不直接和宝宝的出生体重有关,但是可以影响胎儿的“编程”,即器官发育和系统的功能发展。比如,不同怀孕阶段的能量限制可能和孩子成年后的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有关。另外,孕妈妈过高或者过低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例,都可能和后代成年后的高血压有关。

  胎儿的营养

  出生时的体重体现了胎儿的生长发育轨迹,是早期发育的结果,也体现了胎盘是否有提供充足营养来维持这个发育轨迹的能力。迅速地发育轨迹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需求在孕晚期最大,但这个发育轨迹被认为是主要由基因和怀孕初期的环境影响的。在动物中的实验发现,改变母代怀孕时的饮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轨迹(“编程”)。而人类胚胎对环境的敏感性也随着生殖技术、基因表观遗传学的发展而逐渐被发现。胎儿的发育速度会随着孕前营养状况的提升而加快,并且在男宝宝中更为明显。

  关于慢性病“胎儿起源假说”

  因为出生时的体重反映了胚胎期器官和系统的发育状况,目前已经有大量的证据显示,出生时低体重和未来很多慢性病,包括二型糖尿病、冠心病和一些癌症。甚至和寿命有很大的关联。相关证据很多,在各人群,各地区极大地重复着,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基因是一个生命的程序蓝图,但人类宝宝的发育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各种挑战的,我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保证身体每个方面的完美发育。在胚胎期,在从受精卵到人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器官和系统都已经发育成形,具备功能了,只有大脑、肾脏、免疫系统在出生后还有关键的可塑的发育期。在发育的时候,会有一个资源利用的优先等级。大脑的发育是有最高优先级的,而一些器官,如肾脏和肺,这些在子宫里暂时还用不到的器官的优先级最低。当遇到营养或其他方面的不良影响时,优先级低的器官会让出资源来保护更加重要的器官。男宝宝在胚胎期对营养和环境的敏感度更高,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或许是导致男性的寿命低于女性的原因之一,但目前的研究证据还不足以给出解释。

  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生低体重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患慢性病。第一,当能量供应不充足的时候,他们的一些主要器官,如肾脏,功能会削弱;第二,他们的代谢系统和荷尔蒙反馈会受到胚胎期营养不足的影响而有所改变;第三,他们对于未来成长中环境的影响会更敏感。

  “补偿性”发育:

  如果你观察整理人一生的身高体重变化和慢性病、寿命的关系(嗯,很多研究者做过这个事情了),发现出生时的低体重和未来很多慢性病都有关系。身高能够反映人长期的营养状况,身高高的人,往往寿命更长。但是,有一些特例,部分身高高的人反而最容易患病,在一个英国的研究队列里,这部分高个子的平均寿命比一般人群少了六年。仔细探究他们的发育轨迹,发现,这部分反而寿命更短的高个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出生时体重较低,在幼年时,营养不良,一直维持着瘦小的体型,而在随后,迅速发育成高个子(“补偿性发育”)。

  

  为什么出生低体重、幼年瘦小,后来迅速发育的人容易患慢病,以至于寿命更短?在动物和人类中,科学家都发现,如果在胚胎期、幼儿时期经历了营养不足或其他不良影响,发育迟缓,在扭转了不良状况后,都可以迅速“逆袭”,通过加速地发育,迎头赶上。对于这种生长发育的“逆袭”现象,相信农场的农民伯伯并不陌生。蛋如果能量分配给迅速的生长了,那么用于别的发育活动的能量就相对少了。在动物中,补偿性生长有很广泛的生理的、代谢系统的代价,包括夭折。补偿性生长的代价会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体现出来。在一些关于寿命和身高的研究队列中发现,在学校里长得高的孩子,往往有着更长的寿命。但是其中一部分高个子却反而有着更短的寿命。而仔细分析所有人的成长数据,发现这部分寿命反而更短的高个子,他们高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迅速的补偿性发育。

  补偿性生长发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宝宝出生时低体重,或者幼时发育不良,稳定速率地生长更为重要,不要追太快。比方说,尽可能母乳喂养,让体重稳定地增长,避免由低体重变小胖墩。

  另外,还给我们予启示是,幼年瘦小的孩子,或我们经历过幼年瘦小的长辈,要特别得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他们的代谢系统可能对“突然的”肥胖更为敏感,更容易因为生活方式、环境的改变而患慢性病。

  “胎儿起源假说”的不足和意义

  尽管近百年来,重复发现胚胎发育同未来健康的相关性。但所有的非传染性疾病都没有单独的原因。由于从出生到患慢病,需要很长的研究队列,有很多其他因素要控制。想要揭示慢性病发展的病因,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更多的努力。

  和吸烟显示出来的致病危害一样,一种原因也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形成后果。慢性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最终形成可能取决于时间:我们无法真正意义上避免慢性病和癌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延长健康寿命,使某些疾病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都不发生。

  对于生长发育模式的探索可以启示人们去应对环境的变化。只有了解了个体的历史,才可能理解外在的、社会的环境的影响。在过去的两百年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慢性病,随着又被新的疾病取代。了解生命发展的历史,能帮助我们了解慢性病长期发展的轨迹。

  冠心病,二型糖尿病,乳腺癌和很多其他疾病是可以避免的。它们的出现不是因为基因从千年前传下来给我们。它们的发生是人类生长过程中的发育模式或行为方式改变造成的。延长健康寿命,预防慢性病需要提高女孩和妈妈的营养与健康。保护女孩和女性的营养和健康,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来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不光可以预防慢性病,还会带更健康的下一代。

  身高、体重和基因以及营养的关系

  身高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反映民族或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的指标。如前文中提到,身高和寿命的关系被很多科学家研究过,身高之所以能够经过层层筛选,作为反映人群健康的指标是有道理的:身高能够反映出人群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跟寿命也有一定的关联。

  身高的确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父母都高个子,自然孩子有更大的可能性高个子。一个地区的人都比较高,那么这个地区人的孩子,如果正常发育的话,也会比较高。通过对双胞胎、兄弟姐妹、父母和子女等具有相似基因的人的身高的研究发现,基因大约决定了未来的身高60%-80%左右,环境因素(主要是营养)决定了20%-40%左右。最乐观的看,身高可能有40%左右是我们后天努力可以“改良”的,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主要是幼年时期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把这40%的空间发挥好。

  尽管基因决定着身高的分布区间,在小朋友里,由于他们的身高发育还不完全(身高发育处于初期,离成年身高还远着呢),且体积很小,基因对他们的身高的影响在数值上非常小,而营养的影响却很大。每餐多喝几口奶,多吃一点点食物,对成人的体重影响很小(对成人的身高没有影响),但是对小体积的婴儿或者儿童来说,就有比较大的影响。生长的原材料供应不足,生长发育当然会受到影响。因此从身高的数值上来看,是营养主要影响着小朋友的身高发育。随着年龄增长,基因对身高的影响才逐渐占据优势。

  总结:

  未来的疾病的发生和孩子生长发育的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营养供应影响着器官的发育,编码着一些和疾病有关的重要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抗氧化防御,炎症反应,神经-内分泌设置,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等。

  延长健康寿命,预防慢性病需要提高小女孩和妈妈们的营养与健康。因为胎儿的健康不光是和孕期的饮食有关,还和妈妈的健康基础有关。所以,达到健康的体重,保证身体营养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怀孕前准备。妈妈怀孕前的营养“底子”,甚至比孕期的营养对胎儿发育更加重要。

  宝贝出生后,越是幼小时,营养越是重要。头六个月的纯母乳喂养是宝贝出生后妈妈能给最好的礼物,也是一份长期的“健康投资”。六个月后,合理地添加辅食,确保幼儿有丰富的营养供应。这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础条件,也是健康未来的保障。

  关于正常身高、体重和饮食的小建议:

  临床上,低体重指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宝宝的体重和身长等发育指标都应以生长曲线为参照(WHO的生长发育标准或者美国CDC 2000的生长发育参考曲线)。

  婴儿从六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最初的辅食可以是蔬菜、水果、肉类、米糊等任意种类的食物,辅食的添加顺序不重要,因为所有辅食都要陆续添加。传统上,单一成分的米糊是第一种辅食。但事实上,以特定的食物顺序添加辅食对宝宝并没有额外的好处。辅食的添加应该以高铁辅食开始。高铁辅食包括:强化了铁的婴儿米糊,肉泥,家禽和鱼(所有的血红素铁的来源),或者煮熟的豆腐和豆类。

  即使是在添加辅食的最初阶段,也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食物种类。如果宝宝没有过敏反应,食物的种类越丰富越好,可以以1~2周的速度,不断增加新的食物种类。但是新添加一种辅食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缓慢加量,确保不过敏。

  在保证奶量的基础上,加上尽可能丰富的其他辅食,宝宝的营养就会有保证。辅食的时间和份量分配完全随意,只要保证了足够的量和足够丰富的食物种类即可。

  如果已经确定一些食物不会过敏,那么一餐里同时吃几种食物不存在相互影响,任何宝宝不过敏的食物都可以混吃,任意搭配都可以。你只需要注意,提供丰富的食物种类,提供高营养密度的食物,而不是汤汤水水。

相关阅读:

把爱藏起一半
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
如何改掉宝宝的不良行为
教你培养孩子爱劳动的策略
9计绝招让孩子听话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