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可以用激素吗?

经常遇到朋友家的小儿发热后,在医院被急于用激素退热。在临床工作中,也遇到过仍以“三素一汤”为标准的输液治疗。所谓“三素一汤”,是指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疾病的输液方式。“三素一汤”是国内滥输液、滥用抗生素的典型代表,虽然这些年来一直被批判,但在很多医疗卫生机构,依旧是治病“良方”。

不管是小儿还是成人,发热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发热原因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而最大的认识误区是以发热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作为评判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发热的真相

人类是一种恒温动物,不管外界环境温度如何变化,人体都会将体温维持在一定范围。这是通过大脑中的“下丘脑”调控的,下丘脑就像一个恒温水箱,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温度范围(“调定点”)对人体进行体温调节。大部分人的体温每天都有所波动,一般晚上的体温会高于早上,另外运动出汗后的体温也会有所上升,这种体温波动有利于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当人体受到外界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类疾病等)等原因时,下丘脑所参照的体温“调定点”就有可能升高,体温就会高于正常水平。但这种发热不一定是坏事,尤其对于健康的小儿,发热一般也并不意味着有什么疾病。尤其对于普通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完全是正常人体的免疫机制,有利于人体内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对抗外界的感染,发热本身一般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当然,在国内的环境下,孩子从小都是被全家人娇生惯养长大的。如果小儿突然发高烧,医生不给予尽快退热处理,家长完全无法理解其用意。家长的担心和溺爱,影响了自身的判断力,间接导致医生无法正确处理。于是,能够快速退热的激素被用上了,烧退了,家长不管病有没有好,只要用药后没有发烧,就说医生医术高明,就说药好。当然,激素的退热只是短暂的假象,药效过后,体温还会上升甚至更高,于是药量要增加,种类也要增加,甚至直接就上“三素一汤”,连续挂五天以上吊瓶,普通感冒这种病终于治好了。医患双方皆大欢喜,殊不知,这种不健康的医患心理最终害的还是孩子。

发热与激素

激素,通常指糖皮质激素,是人体内正常合成的调节物质。激素可以抑制人体的免疫反应,当人体由于受到外界感染引起体温上升时,激素通过抑制外界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体温。通俗来讲,就像两伙人打架,有人怕事闹大想报警(体温上升),但报警那人被别人看到,手机就给摔了(使用了激素)。于是,民警一直觉得社区秩序良好,但战况愈演愈烈,最后还是有人报警了(体温再次上升),警察(免疫系统)出动震压,冲突解决。激素不仅无法制止发热的原因,还阻止了免疫系统对外界微生物的抗衡,反而不利于冲突的解决,表面上退烧了,其实冲突愈演愈烈,治标不治本。

激素退热的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的激素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为了急于降低体温,采用激素退热,实在“得不偿失”。另外,不可忽视以下不良反应:

1、降低免疫功能

激素通过降低人体的免疫反应起到退热效果,无法帮助人体抵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甚至会使病情恶化,造成进一步的感染症状及并发症。临床上也有普通感冒发热用激素后导致感染加重,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的病例。

2、刺激消化道

激素可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造成小儿蛋白质同化代谢减弱,组织修复能力降低,使小儿胃肠道发生炎症或者溃疡,从而导致恶心、呕吐、反酸、消化不良等。

3、导致虚脱

小儿发热最需要预防的是脱水,因此切忌不要快速退热。而激素退热作用较强,小儿体温急骤下降,往往伴随大汗淋漓,有的家长还以为这是好事,其实不然。严重脱水会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甚至昏厥,危及生命。

4、影响生长发育

激素会加速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导致钙吸引减少而排出量增加,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造成骨骼发育障碍,从而影响小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因此,小儿发热大多数不需要特殊处理,更不需要用激素,对于成人也是如此。再次唠叨一遍,家长爱子疼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但不要把发烧看得太重。退热只是让人舒服些,并无法帮助体内对抗疾病。退热首选物理降温,采用温水擦拭小儿身体为主,实在不行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另外要严格阅读药物书,不要重复给药,阿司匹林退热药不适用于18岁以下的病人。美国医学组织(MAYO诊所)的建议是,38.9度以下都可以在家里由家长照顾,如果高于38.9度或者发热超过3天,就要咨询医生。发热本身没那么可怕,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更不要惊慌,但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如果不放心就咨询医生,但请不要再以发热的程度和是否退热作为评估疾病的标准,也不要给医生太大压力。另外,就医时问下医生给的什么药,不要轻易输液,不要滥用抗生素和激素,也不要乱输喜炎平注射液(一种中医注射剂,在基层医疗机构被广泛应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其说明书明确写出不要用于14岁以下儿童,但据本人朋友反映,只要去医院就诊,基本上都要给输)。如果医生告诉你回家多喝水休息,就说明没多大事,请不要再纠结。也许有过一两次这种经历,家长的盲目认识就会慢慢纠正过来。

相关阅读:

把爱藏起一半
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
如何改掉宝宝的不良行为
教你培养孩子爱劳动的策略
9计绝招让孩子听话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