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接到哺乳妈妈的求助,宝宝频繁夜醒,一定要吃奶才能入睡。妈妈已经疲惫不堪,到了要断奶的边缘。如何是好?
为什么孩子会容易夜醒?
孩子的睡眠和成人一样,是有几个交替的睡眠周期组成的。每个周期历时1-2小时,并且在每个周期后就有一次短暂的半清醒期。在每个睡眠周期后的短暂半清醒期里,如果孩子没有什么生理需求或是外界干扰可能不会完全清醒,而是马上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可是,如果此时有某些的生理需求,或是外界的打扰,或是有本能醒来的习惯,孩子就会醒来。
对于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而言,夜醒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婴儿的呼吸并不规律,存在短暂的呼吸停顿情况,夜醒能防止婴儿夜间猝死。而且,小婴儿的胃容量比较小,一次进食的量不多,夜醒吃奶也是为快速生长所需。
随着孩子的成长,一般3-4个月后,当孩子白天正常的进食量可以完全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时,夜间就可以不再进食,可以连续睡眠6个小时或更久,这就是所谓的“一觉到天亮”。当然,什么时候开始一觉睡到天亮是因人而异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夜奶特别多?
有些妈妈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好几个月大了还是夜间一两个小时醒来一次,非要吃奶才能再次入睡呢?这里就要谈到“入睡模式”了。
孩子入睡都需要一定的安抚,这就是所谓的“入睡模式”。有的孩子需要抱着固定的毛巾、被子或毛绒玩具才能入睡,有的则需要被大人摇晃着入睡,当然也有的孩子喜欢奶睡。而奶睡是哺乳妈妈最愿意也是最容易安抚宝宝入睡的方式。妈妈看着自己孩子边吃奶边入睡,一定觉得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而如此享受的事情,孩子当然也很喜欢。
夜里,孩子在短暂的半清醒期前会有一会儿的躁动,哺乳的妈妈似乎特别敏感,夜里孩子一有动静,就以为他饿了,还没等孩子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哺乳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饥饿,往往只是吸吮几口就又睡着了。可正是如此,孩子就被剥夺了学习自己入睡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在夜间的某个时间点本能的醒来需要妈妈乳头安抚的习惯。
难道孩子频繁夜醒都是奶睡的错吗?
孩子都会有频繁夜醒的经历,如果短期内孩子出现频繁夜醒肯定是由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的。猛长期的孩子需要频繁吸吮告诉妈妈要产出更多的母乳;睡前吃得太饱了,或是吃了某些容易过敏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夜里肚子不舒服;太热了或是太冷了;湿疹使皮肤瘙痒;出牙的时候牙龈疼痛;白天玩得过度疲劳;受到心理上的挫折很焦虑;学习了新的技巧很兴奋;生病了不舒服;睡眠环境改变了不适应等等。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频繁夜醒,首先必须要保持冷静。这对于疲劳的妈妈而言可能有点儿困难,但是非常重要。寻找原因,集中解决关键的问题。等这段困难时期过去了,一切都会恢复平静。
长期频繁夜醒哺乳会有什么危害吗?
孩子一般3-4个月后,夜里需要连续稳定的睡眠。如果长期频繁夜醒,就有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在孩子1岁以后,母乳不再作为主食,如果你的孩子还是长期频繁夜醒吃奶,就有可能会影响白天的进食,对孩子是有弊无利的。
对母亲而言,长期频繁夜醒意味着严重的睡眠不足,身心俱疲,甚至可能影响家庭关系。
有什么纠正的方法吗?
帮助孩子建立自己入睡模式
就是将入睡和哺乳分开。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在孩子一吃完奶,还没等他完全睡着的时候就让乳头和孩子的嘴分离,然后逐渐建立新的入睡模式。小婴儿可以用襁褓包裹,轻拍入睡。大一点儿的孩子可以听音乐或讲故事入睡。也可以给孩子提供毛巾、毛绒玩具等安全的安抚物。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的时候入睡,这样他可能会变得很烦躁,难以安抚。想必大人也都有同样的经历,过了平时的睡点,反而更兴奋。所以妈妈们要在孩子出现瞌睡信号的时候及时安抚入睡。
逐渐减少或限制夜间哺乳的次数
两三个月大的孩子,夜间哺乳控制在两次左右;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减少为一次;而五六个月大的孩子则完全可以放弃。当然具体情况还要看孩子的个体差异。
妈妈要逐渐学会忘记孩子夜间哺乳的需要。只要孩子夜里没有明确因为饥饿而哭闹,即便是醒来也不要做任何动作打扰他,也不要开灯。让孩子学习自己入睡。
如果孩子夜里醒来明显哭闹,不能自己入睡。家长可以选择逐渐延长哺乳间隔时间的办法,每次延长30分钟左右。也可以让爸爸进行安抚,妈妈暂时回避。
这个过程中孩子难免会觉得委屈而哭闹。或许你会觉得让孩子哭是很残忍的一件事,违背了亲密育儿理念。但是,只要妈妈是温柔而坚定的,大可不必担心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因为在白天的时候你可以更多的陪伴孩子,选择其他方式安抚孩子,让他感受你的爱。而同时,爸爸的爱抚也是孩子坚强的后盾。
减少夜间哺乳并不意味着断奶
只是逐渐把夜间哺乳的时间移到白天,在白天继续保持哺乳。最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合理的进食规律。
想要纠正频繁夜奶的习惯确实有点儿艰难。这个时候,家人的理解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