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地包裹婴儿?

可能是因为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没有多少活动空间,包裹起来,尤其是头六个月左右,会让很多婴儿感觉安全,能够帮助他们安静下来,减少哭闹,以及保证他们背部朝下,躺着睡,减少新生儿睡眠意外(包括新生儿猝死)。

注意:永远以仰卧的姿势放下婴儿,让其睡觉。仰卧是唯一安全睡姿,不能侧卧、俯卧睡觉(直到宝宝自己会翻身,夜里翻身不干预)。

预防新生儿猝死和睡眠意外的一些建议:

1. 让婴儿从出生起就背躺着睡觉,不能侧卧,不能俯卧。这点非常重要。

2. 宝宝的头和脸不能被任何东西覆盖。

3. 无烟的环境,包括不接触二手、三手、四手烟……

4. 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远离各种安全隐患。

5. 让宝宝在一个独立的表面睡觉(比如自己的小床),和父母同房间,直到6个月或12个月后。

6. 母乳喂养宝宝。

包裹住婴儿有哪些好处,需要注意什么呢?

- 包裹婴儿是让婴儿安静下来入睡和躺着睡觉的好策略,尤其是在头六个月。

- 包裹起来,并以背部朝下(躺着、仰卧)的方式放在床上,可以让宝宝稳定地保持躺着(推荐睡姿)睡觉。

- 包裹婴儿时,注意要让宝宝腿部可以自由活动,胸部能够自由呼吸,并确保宝宝没有在包裹前穿得太厚,不要遮住头,没有感染或者发烧。

- 如果宝宝和大人睡在一起,不论是睡在床上或是别的什么地方,一定不能包裹婴儿。一起睡已经是不安全了,包裹起来一起睡,会更加不安全。

- 当你发现宝宝已经可以翻身了,尤其是可以翻身来趴着睡了,就不用再包裹婴儿了。

安全包裹婴儿的原则

–  确保宝宝背躺着,脚在婴儿床的一端,而非头。

–  确保婴儿的裹布低于脖子,避免遮住宝宝的脸。

–  让宝宝在睡觉时,脸不被遮住(床上没有枕头,没有被子,没有床围,没有羊毛垫,毛绒玩具等)。

–  仅仅用轻的裹布包裹婴儿。裹布可以是纯棉的或者平纹细布,不用毛毯或者其他厚软的替代物,因为这些东西包裹的话,很容易过热。中国家长常常担心孩子冷着,总以为感冒是冷引起的,忘记是病毒作恶,而常常忽略热的危害。常常有家长问为什么孩子夜里出汗,孩子出汗,不是缺钙,不是肾虚,热的热的热的,都是热的(除了极其微小的情况下,是艾滋病、甲状腺疾病,罕见的儿童癌症)。

–  包裹不要太紧,必须保证臀部、腿部、胸部能够自由活动(胸部的自由活动指正常呼吸运动)。

–  确保在裹布内的婴儿没有穿太多。热的天气就只穿纸尿裤(尿不湿),冷的天气就穿睡袋。

–  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安全的婴儿床,床垫,合理的铺床,床上不乱放东西,只放包裹好的婴儿。

–  如果宝宝和大人睡在一起,不论是睡在床上或是别的什么地方,一定不能包裹婴儿。一起睡已经是不安全了,包裹起来一起睡,会更加不安全。

–  调整裹布的方式,一旦婴儿的“受惊反射”(拥抱反射)消失(新生儿受惊吓时会本能地张开双臂然后拥抱),调整包裹方式,把婴儿的手露在外面。通常3个月左右“受惊反射”(“拥抱反射”)消失。

–  当你发现宝宝在玩的时候可以自由翻身,由仰卧翻身为趴着(通常在4-6个月),这是可以不再包裹婴儿让其睡觉了。

如何包裹婴儿?

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做了一个视频:

Wrapping your baby safely to help prevent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安全地包裹婴儿以预防臀部发育不良):预防婴儿臀部发育不良,髋关节脱臼的重点在于,包裹婴儿的时候,髋部、腿部不要包得太紧了,要保证髋部、腿部有一定活动空间。

婴儿在妈妈肚子里腿部是这样的姿势

很多婴儿的髋关节处是松动的,在出生后几个月内才会稳定。

如果像下图那样把孩子的腿部紧紧包裹住,髋关节就很容易脱臼错位。

应该保证宝宝的腿部可以自由活动。

包裹婴儿的第一种方式:钻石包裹法

把下面拧几圈,压在宝宝身下。

包裹婴儿的第二种方式:方形包裹法

参考文献:

1.Gerard CM, Harris KA, Thach BT. (2002) Spontaneous arousalsin supine infants while swaddled and unswaddled during rapideye movement and quiet sleep. Pediatrics 110 (6): e70.

2.Gerard CM, Harris KA, Thach BT. (2002) Physiologic studies onswaddling: an ancient child care practice, which may promotethe supine position for infant sleep.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41(3): 398-403.

3.van Sleuwen BE, Engelberts AC, Boere-Boonekamp MM, KuisW, Schlupen TWJ, L’Hoir MP. (2007) Swaddling: A systematicreview. Pediatrics 120(4): e1097-e1106.

4.Ohgi S, Akiyama T, Arisawa K, Shigemori K. (2004) 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 of swaddling versus massage in themanagement of excessive crying in infants with cerebralinjuries.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89(3): 212-216.

5.Franco P, Seret N, Van Hees JN, Scaillet S, Groswasser J,Kahn A. (2005) Influence of swaddling on sleep and arousal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y infants. Pediatrics 115(5): 1307-11.

6.Renfrew MJ, Lang S, Martin L, Woolridge M. (2000)Interventions for influencing sleep patterns in exclusivelybreastfed infant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Online: (2) CD 00013.

7. Bystrova K, Matthiesen AS, Widstro?m AM, Ransjo?-Arvidson AB,Welles-Nystro?m B, Vorontsov I, Uvna?s-Moberg K. (2007) Theeffect of Russian Maternity Home routines on breastfeedingand neonatal weight los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swaddling.Early Human Development 83(1): 29-39.

8. Kutlu A, Memik R, Mutlu M, Kutlu R, Arslan A. (1992) Congenitaldislocation of the hip and its relation to swaddling used inTurkey.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12(5): 598-602.

9. Yurdakok K, Yavuez T, Taylor C. (1990) Swaddling and acute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80(7):873-875.

10. van Gestel JP, L’Hoir MP, ten Berge M, Jansen NJ, Plotz FB.(2002) Risks of ancient practices in modern times. Pediatrics110(6): e78.

11. L’Hoir MP, Engelberts AC, van Well GT, McClelland S, WestersP, Dandachli T, Mellenbergh GJ, Wolters WH, Huber J. (1998)Risk and preventive factors for cot death in The Netherlands,a low-incidence country.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157(8):681-8. 

相关阅读:

把爱藏起一半
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
如何改掉宝宝的不良行为
教你培养孩子爱劳动的策略
9计绝招让孩子听话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