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孩子之前我就听说,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吃饭。生了孩子以后,跟妈妈们交流得多了就越来越觉得,给孩子添辅食和喝水是许多妈妈都会碰到的难题。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也做了很多的功课,有了一些心得,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先声明,我不是专家,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孩子不吃辅食怎么办?
第一步,检查添加时间。
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添加辅食的时间,母乳是6个月左右,奶粉是4个月左右。太早孩子消化不了,也会抗拒。在这个阶段,孩子需要辅食是有信号的。比如,好几天不大便,说明肠道对奶的吸收已经十分充分,且缺乏纤维让肠道蠕动,需要补充辅食。再比如,孩子看到大人吃饭会产生兴趣,想要尝试吃勺子里的东西。
第二步,检查吃饭环境。
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吃饭时就把她放在婴儿车里在旁边看。最初是躺着,后来是坐着。看着看着,她就对吃饭产生了兴趣,大人往嘴里送东西的时候她也会张嘴。后来到了添加辅食的时候,往她嘴里送她就自然张嘴了。
另外,我觉得给孩子吃饭还是要有个“仪式感”,比如戴上围嘴,放进餐椅里等等,慢慢他就知道这么做就要吃饭了,心理上不会抵触。如果是坐在大人腿上,孩子会分不清大人是要逗他还是喂奶还是吃饭,有时就会抗拒。
第三步,检查器具。
很多家长怕孩子不习惯勺子,就用奶瓶喂孩子吃米粉,孩子吃几次后会认为米粉是难吃的奶,于是拒绝吃,再换勺子喂,他已经记住了味道,还是会认为这是难吃的奶,还会拒绝。我觉得吃饭器具也是“仪式感”的一部分,吃饭、喂奶、喝水的工具要分得清楚,孩子才会接受。
第四步,检查添加顺序。
有家长害怕孩子不接受辅食,于是一开始就尽量把辅食做得“好吃”。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1岁前不加调味料,于是就想办法在辅食里加一些天然的味道,比如水果,比如奶。这样是错误的,孩子在没有尝过味道之前是不会区分的,要尽量先加难吃的味道,让他知道记住食物也有这种味道,以后才能接受。
我家育儿嫂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最早给孩子加的辅食不是米粉,是油菜水,那叫一个难喝,但孩子不懂,还是全喝了。后来给孩子做米粉也都是用各种蔬菜泥搅拌,芹菜啊、黄瓜啊,味道都不咋地,最极端的时候还用过苦瓜。孩子当年淳朴,都吃下去了。还有一次给她打橙汁,橙子核没取出来,巨苦,大人都喝不下去,孩子还是呲牙咧嘴地喝掉了——她以为食物就是这个味道。1岁以后吃到了盐、糖,苦的她就不吃了,但清淡的东西她还是很喜欢。
第五步,顺其自然。
如果以上检查都没问题,孩子还是不吃辅食,那就由他去吧,1岁以内的孩子主食还是奶,少吃几顿辅食不会营养不良。养成规律,按时、按顿地尝试,总会吃的。
▌孩子不喝水怎么办?
第一步,检查孩子该不该喝水。
母乳的孩子不用喝水,奶粉基本也不用。添加辅食后也不是说马上就要大规模喝水,只需要在每餐后喝几口就行了。孩子只要有尿,尿不是特别黄,就不缺水。硬灌水只会让他产生抵触情绪。
第二步,检查器具。
如前文,喝水的工具和喝奶的工具应该分开。
第三步,检查味道。
很多老人会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喂水——孩子喝够了不想喝——认为孩子不喜欢喝白开水——喂苹果水/果汁——孩子喜欢上有味道的水——不喝白开水。
我觉得,为了孩子将来更好的喝水,宁愿不给他喝水也不能用果汁应付。
第四步,顺其自然。
你见过一个正常的孩子因为不爱喝水而出问题的吗?试着喂,不喝就算了,不用纠结更不要强迫,下次再试。
总之,添加辅食和喝水都是顺其自然的过程,放轻松,这些问题都会过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