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妈妈们对宝宝的喂养饮食亦更加精挑细选,精益求精。可面对色香味俱全的饮食,按理说宝宝应该胃口大开,不应该再存有厌食的烦恼,可事实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
1、喂养不当这是当前最突出的原因。
随着家庭经济改善、市场上儿童食品供应增多,家长往往缺乏科学喂养的知识,对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有求必应,乱给“营养食品”,例如一些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等),接连不断,使胃永远保持一个半充盈状态,使孩子对吃饭的愿望大大降低。
2、自身运动及睡眠时间的减少也对食欲影响很大。
目前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是活动的空间却很有限。居住在高楼之中的宝宝们往往懒得下楼玩耍,足不出户。父母们宠溺孩子,只要出门就抱着或选择坐车。同时,这些孩子的小伙伴也不多,没有运动的动力和欲望,长此以往,使得胃蠕动减慢,最终导致吃过的东西得不到及时消化,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再加上目前电子娱乐设备流行,宝宝贪恋游戏及动画,到了深夜也迟迟不入睡,睡眠不足除影响生长发育外,还影响机体免疫力和体力的恢复,从而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
3、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也常常表现为厌食。
如铁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则可导致食欲不振。锌元素参与体内很多酶的代谢活动,也参与味觉素的形成,缺锌时,则吃食物不知其味道,以致影响食欲。
4、疾病可导致孩子的食欲下降。
例如急性病时,因发热引起胃纳欠佳的现象,多在体温正常后三五天时间才渐渐恢复正常食欲。而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导致厌食;值得一提的是,维生素的过量摄入亦会影响食欲。
5、外界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
例如天气过热或湿度过大,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和消化液的分泌而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有部分儿童对某些食物过敏,表现为进食后胃肠不适、烦躁胸闷,甚至有的儿童见到相似食物颜色、形状、味道相近的非过敏性食物也会拒食,比如牛奶等。
作者:陈伟斌 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