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导读》:“叫叔叔、说阿姨好…”在台湾,“叫人”似乎已经成為每个小孩从小就必须学会的技能,要是不照做,可能就会遭到台湾爸妈当场巴头、斥责“没礼貌”,然而,在这样半强迫的要求之下,孩子们真的有从这些口头的形式中学到礼貌、学到该如何与他人互动吗?
在德国,爸妈可从不会逼著孩子叫人,反而是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从小学著“做自己”。
【 到底德国人教小孩有什麼不一样 】这个问题,凯若被问了很多次。
说真的,我很讨厌“概括式”地说哪个国家如何如何,毕竟每个国家裡都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人们。
那,我就讲讲上週我遇到的三个小故事吧!
週三我的宝贝儿子人生第一次服口服疫苗,我们到了儿科诊所。
亲切的女医师进来,跟我和老公一一握手介绍自己后,也很正式地握握儿子的手,称呼他的名字,向他自我介绍并且问好。
后面进来的护士也是同样做,而且整个过程都很认真双眼看著小捣蛋,跟他“对话”,告诉“他”即将要发生的事情。
在他们眼中,小捣蛋是个“人”,就算他只有两个月大!
上个週末我们回到老公在德国乡下的老家,天气大好!
好多小朋友都在门前的路上玩耍,大人并没有在旁边。
我跟老公说,真是羡慕他们啊!他觉得我很妙~这是他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正好我要到车上拿个东西,一出门就看到一个大约十岁的小帅哥,正和弟弟在玩球。
看到我,他就热情地挥手说哈囉!害我有点不好意思,怎麼不是我第一时间跟他打招呼。
小帅哥的爸妈没在旁边,我也不认识他,这就是“习惯”。在这边,见人说哈囉,离开说再见,每个人都这麼做。
接著,朋友带著他女友的两岁女儿~来家裡和老公叙旧。
一进门,大家一样视交情拥抱或握手打招呼,小可爱跟著大人站著、等著,也一一跟我们握手,介绍她自己的名字。
当下,朋友没有提示(或指挥)她要这麼做,也没有催促她要“叫人”。
两岁大的她,介绍的是“自己”,而不是记得一堆大人要怎麼称呼。
有人问我,到底為什麼希望孩子到德国的环境一段时间?
因為我在这边虽然也看到很多小屁孩,但是这些小屁孩私下都挺有想法,也不会遇到人躲起来,还能跟你一来一往聊天。我想一定有哪些地方不太一样,来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一个最大的差别。
他们,做自己!
他们看著人的双眼,微笑,握手,介绍自己的名字。很简单的动作!
凯若认识很多台湾已经身為父母的人,连以上都做不到,我们又怎麼“念”我们的孩子们不懂礼数呢?甚或,念我们的孩子又有什麼用呢?
你说,这些小事情有这麼重要吗?
说真的,我寧愿我的孩子们不一定多会念书,但我希望他们能自在做自己,也舒服地和人互动。
这些事很小,但我说这些事很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