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母亲写给自己父母的信
隔代养育是绝大部分中国城市家庭难题。调查显示,在中国,平均有50%的家庭由老人帮忙照顾第三代,而在生活成本更高的北京和上海,这一比例可能高达70%到80%。这是一个年轻母亲、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亲子教育专家粲然写给自己父母的信,讲述了她和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碰到的种种困惑和焦虑。摘登如下。
爸爸妈妈:
米尼渐渐大了,这段时间来,围绕“为什么一定不要喂饭”“为什么外出时尽量不要阻止他触摸各种东西”“他有情绪时为什么要先让他把情绪表达出来”“为什么小朋友之间的问题要让他们自己解决”,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在你们出生的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你们父母最大的养育方针是“教孩子学会每一刻要吃饱穿暖”,如果一刻缺漏,就可能遭受死亡、饥饿、困顿和贫寒的威胁。在米尼出生的二十一世纪,物质丰富、信息泛滥、新事物络绎不绝。面对养育,这一代年轻父母的“痛与怕”已经和以前截然不同。
面对这个时代无孔不入、突发的恶,父母的力量是很微薄的,我们这代父母所能做的,尽量要做的,不可不行的“养育策略”,就是引导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能够做自己主人的人,才不会因为压抑内心而要求制幻剂;不会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不会因为一大堆人嫖娼或者嗑药,不好意思说“不”而卷入其中;不会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否定自己的存在,因为失恋或失业而去自杀。
其实我们认真想想就会发现,怕吃不饱喝不足、怕脏、怕被欺负、怕大声哭喊被人笑话——这些不是米尼的担忧,而是我们对自己的担忧。因为爱,而忧及米尼。但我们需要和米尼一样勇敢,冲破自己的担忧,诚实地和他面对他的未来,他的命运。
掌握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他和他的内在情绪毫无阻隔。
一个“心里很害怕但表面上泰然若定的人”“心里很想哭但表面上都是笑的人”“心里很欢喜但表现上得做出痛苦样子的人”都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经过那个时代,你们一定深有体会,这样的人受到压抑有多深。
孩子恐惧、紧张、愤怒、害怕,因此想哭喊的时候,最重要的一句话,一定是告诉他们“你们的情绪是正常的”。肯定他们的内在,他们就不会有压力。之前这几年来,米尼每次突发情绪问题都得以顺利快速解决,也是因为我们一直能以“承认他的情绪、尊重他的情绪”为出发点,减少他需要对抗的阻力,才得到开心的、没有怨恨的、身心和谐的孩子。
任何勇敢、自信、快乐等美好品质,都是人与环境融合后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某个人生而存在的性格。
米尼已经三岁,他胃口很好,用叉子筷子勺子刀具吃中餐西餐都没有问题,即使有一两顿吃不多,也能根据自己身体的需求要求补上;他接触的环境没有恶劣到手一触摸就会引起身体不适;在学校、在群聚场合,没有什么孩子会含着恶意欺负他,他也很少会和孩子争抢东西。即使争抢东西和偶尔追打,在一起的家长也已经能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达成“鼓励他们自行解决”的共识——这几年来,我们家已经给米尼逐渐自立打下很好的基础。在外出遇到问题时,在焦虑之前,我们一定要坚定以上的看法。认清我们对米尼长期以来的引导和努力,相信米尼,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