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的那些事儿

  中国每年约250万人因用药或者药物不良反应致病住院,其中有高达20万人可能会死于用药不当或者错误用药。

  我们现在国家推行的药品有两类,一个是处方药,一个是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少、质量稳定、应用方便、价格合理、易于储存等优点。

  但这些非处方药也不能盲目购买,要在购药前根据你的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疗知识,做出明确的判断。

  购买时注意看标签和批准文号。所有的非处方药品上面都有红色和蓝色的标签,红色的是甲类,蓝色的是乙类,药品说明书也一样,一定要看清成分是什么、适应证是什么。另外,要看药品盒上有没有国家批准的文号,且必须有中文说明。购买药品一定要有发票,一旦出了问题,将来能作为凭证。

  要在正确的时间服药。不同的药,对于服药的时间也有要求,有的药是餐前服,有的药是餐后服,还有的要求空腹服,有的是一天的量一次服用(简称顿服)等。有些药物是一日三餐服,比如降糖药往往是跟用餐连在一起的。忘了服药怎么办?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处理上有一个原则,如果离忘的时间很短,比如说应该早晨8点钟服药,结果8点半才想起来,这个时候可以补服。比如说应该早晨8点半服药结果忘了,下午才想起来,那就继续服下一个剂量就行了,千万不要加量。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这点老人尤其应该注意,原因有二:首先,老人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比年轻人下降了,对药物需要的量也要往下调整。其次,老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服用药物的总数往往要比年轻人多,所以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和后果比年轻人可能要多,而且要严重,所以更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注意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某病人服用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他每天喝一罐西柚汁,5天后出现了严重的横纹肌溶解。原因是西柚汁是一个很强的肝酶代谢抑制剂,使辛伐他汀药物不能代谢,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酒也要格外注意,在服用任何药物期间,尽量不要饮酒,否则很容易立即与药品产生反应。牛奶也与一些药物有冲突,比如说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酯类的抗生素,牛奶里的钙会和这些药物结合,形成难溶物,不能被人体吸收。

  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针对不良反应,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一是给自己建一个健康卡,上面写上你的姓名、年龄,曾经患过什么病,现在患什么病,现在吃什么药,曾经对什么药物过敏。当你看病的时候把这些信息告诉你的医生。二是如果去医院看病,需要看好几个科的时候,看第二科的时候你要告诉医生,我已经看了第一个科了,开了哪些药,看第三个科的时候同样也要告诉医生。避免医生之间开相互作用的药物。三是取药以后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再服药,这样能够帮助你发现问题。四是不要凭经验自行用药。五是咨询药师。因为医生只对本科的药物很熟悉,其他科室的有些药物医生不一定掌握,也搞不清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咨询药师。

  学会看药物说明书。看说明书时,要逐项地看。首先是看适应证,就是你的病情和你的症状,和说明书描述的是否一致或者相符,如果不相符的话,可能治疗是无效的。比如说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适应证写着可以用于不稳定心绞痛,但是它不是用于救急的,是用于预防的,所以心绞痛时,阿司匹林是无用的。其次要看注意事项,避免危险,比如说阿司匹林说明书写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禁用。

  开车前最好别吃这些药

  抗组胺药:扑尔敏、赛赓啶、本海拉脱、安其敏等。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等副作用。

  抗抑郁、焦虑类药:丙咪嗪、多虑平等,会导致人昏昏欲睡、乏力。

  镇静催眠类药:安定、硝基安宁、本巴比妥等。这类药物可对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效果。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有些人服后会出现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此类包含部分感冒药)。

  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可安定、优降宁等。这类药物服用后有时会伴有头痛、眩晕和嗜睡等。

  抗心绞痛类药:心得安、心痛定等,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精神难集中。

  降血糖类药:优降糖、达美康等。这类药物都能引起疲倦、头晕等不适。

  五类药离酒远点

  抗生素: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如果饮酒,很可能出现面部潮红、心悸、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

  解热镇痛药:酒精不仅会增加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的消化道出血风险,还可能引起严重的肝肾损害。

  降压药:酒精能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从而出现低血压。

  降糖药:糖尿病人用药期间如果空腹饮酒,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安眠药:使用这类药物后,如果喝酒或含酒精的饮品,两者混合之后所引起的反应,可能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严重时甚至抑制呼吸,导致心脏骤停。

  经期慎用六类药

  治疗妇科感染性疾病的局部用药:如治疗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的洗液、阴道片剂、丸剂、栓剂、胶囊等,常用的如制霉菌素甲硝唑等,以及中药(如蛇床子)制成的外用制剂,应暂停使用。因为月经期子宫黏膜充血,宫口开放,容易招致细菌感染。

  激素类药物:人体激素的合成与代谢平衡与女性的月经周期也有关,因此,不可在经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失去平衡。如口服避孕药能导致乳房触痛;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导致闭经或发生腹胀。

  抗凝血药:抗凝血药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大出血,经期应避免使用,如香豆素、肝素、溶栓剂等。

  止血药:止血药如安洛血、维生素K等,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促使毛细血管收缩,使用后会引起经血不畅。此外,还应慎用具有较强止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

  泻药:泻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强,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故经期应该禁用;其他肠胃动力药,也应该慎用或忌用。

  甲状腺素制剂:甲状腺素制剂可能会造成月经紊乱,经期应该禁止服用。

相关阅读:

洗冷水澡的人,最后身体怎样了?保持适当好处多,但这4种人除外
腿部注射瘦腿针险截肢 了解瘦腿针的危害
穿短裙坐了 “热板凳”会得皮肤病吗?
平日里喝的水竟然这么脏!住在7楼的家庭要注意了!
跑道有毒致流鼻血 如何预防流鼻血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