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有来访者咨询到以下几类问题:
“我最近情绪不好,总爱发脾气,我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了?” “我已经很久不出门了,什么都不想干,我是不是有抑郁症啊?” “孩子十四岁了,最近总和父母顶嘴,学习也不积极,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或者各种压力挫折问题,的确比较常见。咨询师对以上几个问题充分了解过后,会发现:问题并没有来访者怀疑的那样严重(是“心理疾病”),而是可以经过积极调整,改善目前的状态。而这些,在心理学意义和临床诊断的意义上,全部不是“心理疾病”,我们常常称为“心理困扰”,“心理冲突”,或者“一般心理问题”。
实际上,“心理疾病”是一个不太专业的说法。在医学和心理学意义上,专业的概念有以下几个:心理异常、心理障碍、心理变态、神经症、精神障碍、精神病;大众口中常提到的是:心理疾病、心理问题。本文主要描述和辨析这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症中的各种障碍机理不尽相同,所以神经症的诊断已渐渐失用。我们这里使用该诊断名称,主要探讨其共性的部分。
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存在一定的人格基础。神经症患者一般意识清楚,知道自己的情况是需要治疗的,其社会功能相对完好(从神经症这一群体水平考虑)。即在疾病发作期,他们一般能自理生活,甚至能勉强坚持工作或学习,他们的言行通常都保持在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以内,但是他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这些方面恰恰是神经症患者和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期表现的区别。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这个词是比较广泛意义上的精神类问题的统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如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
精神病,特指具有幻觉、妄想或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抑制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最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因此精神病只是精神障碍中的一小部分。
心理障碍,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这个诊断名称强调的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更易被大众接受。
精神障碍、精神病的名称,是从临床医学的角度上来说的,大众接受度不是很高,患者易被社会环境歧视;而心理障碍这个名称,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的,弱化了“精神”、“疾病”概念,大众相对来说接受度好一些。而实际上神经症、精神障碍、精神病,都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心理障碍,区别就在于严重程度的不同,轻度的心理障碍是神经症,严重的心理障碍是精神障碍、精神病。
心理变态,就是“心理障碍”,大众常提到的“心理变态”,包含心理障碍的意思,但是也常常掺杂了“精神障碍”的含义。不是很专业的说法“心理疾病”,其实是指“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和心理冲突,通常是指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所以这个概念是各种程度的心理非健康状态的统称。是一个比较泛化的说法,它既可以包含一般的心理困扰,也可以包含严重的心理困扰以及神经症程度的心理障碍,但是不包含精神病、精神障碍。
通过以上几个概念的具体辨析,读者们是否有了解到不同概念的关键区别呢?如果还有困惑,担心自己的症状是不正常的,记得及时需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相关阅读:
对情绪的认识有哪些误区
情绪也需要进行合适的锻炼
让焦虑烟消云散的7种方法
严重失眠了怎么办,应该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睡眠不好吃什么好 几种食物帮助你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