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龙虾会致"横纹肌溶解"吗

又到了小龙虾上市的季节了,街头巷尾弥漫着一股股十三香或者麻辣小龙虾的味道,大排档、小酒馆里也是人头攒动着喝着啤酒吃小龙虾的老饕们。不过在这一片大快朵颐的背后,各个医院的急诊室也时不时会收到吃了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于是问题就来了,小龙虾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吗?

1
横纹肌溶解症是啥病?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横纹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肌肉)细胞,导致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成分(如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漏出,严重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影响生命。

正是因为这种疾病主要影响人体的肌肉,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的肌肉就如同奶粉溶解于水一样,溶解、破坏、减少、消失,所以命名“横纹肌溶解症”。

2
这么严重的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十分复杂,国外有研究指出获得性病因就有190余种,遗传性相关的病因40余种,常见的原因有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缺血、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极端体温(高热、低体温)、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感染等。常见的遗传相关因素如:肌酸磷酸化酶缺陷,肉毒碱软酰基转移酶II缺乏等病因。

3
小龙虾和龙虾啥关系?

我们通常吃的是小龙虾,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龙虾,它的学名叫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它属于甲壳纲(Arthropoda),十足目(Decapoda),螯虾科(Cambaridae)。

这种淡水虾在我国北方俗称喇咕,南方俗称龙虾、小龙虾、淡水龙虾。小龙虾原产于美国中南部和墨西哥东北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日本传入我国(但是注意哦,日本当年引进小龙虾并不是为了进行什么生化战争也不是为了消化吞食日本法西斯屠杀的中国人民,而纯属为了提供牛蛙的饲料而已,只是小龙虾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略强些,于是就在中国落户了)。

小龙虾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从虾壳中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等物质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等领域,再加上最近十来年市场经济发展和养殖产量的上升,于是小龙虾就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

3
吃小龙虾导致肌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近几年来随着小龙虾餐饮的兴起,各个医院急诊间都会时不时收治到一些诉说吃了小龙虾后肌肉酸痛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于是街头巷尾的热议就开始纷纷起来。

 
洗虾粉导致了肌溶解

随着小龙虾餐饮热潮的到来,有一些不法商家会采用一种叫“洗虾粉”的清洗剂来清洗小龙虾,这种洗虾粉主要由工业强酸——“草酸”所构成,但是草酸并不是导致肌溶解的真正元凶。

因为首先草酸(乙二酸)在食物中其实是广泛存在的,菠菜中就有不少;从来没有报道有食用了菠菜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其次如果短时间内吃下大量草酸的话,草酸本身有腐蚀性,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迅速导致呕吐恶心的反应,而目前肌溶解的病人并无此症状;还有就是草酸及其代谢产物导致肾衰竭的原因是在肾小管内形成草酸结晶,但是从目前国内外有关横纹肌溶解症死亡病例的解剖结果来看,在肾脏中发现的物质并无草酸结晶。

小龙虾太脏导致肌溶解

一直以来有种说法,小龙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强了,即使是重污染、重金属的水中也可以生存,因此会在体内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也就认为是这些龙虾体内的污染物质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小龙虾对污染环境的耐受能力确实很强。但它拥有良好的排出减毒机制,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并不一定超标。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

目前研究显示,尽管小龙虾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但是大多集中在我们基本不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对于吃虾肉的我们来说,它让人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很小。

 
哈夫病是一个关键信息

在国内龙虾季出现的这些横纹肌溶解症其实与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美国的在短期内相对集中出现的横纹肌溶解病例极为相似。1997年3月至8月间,美国发生了6例食用大口胭脂鱼后发生肌肉酸痛等严重不适的病例。疫情出现后,美国食药局(FDA)、当地卫生环境部门参与了调查研究,最后将疫情的“幕后黑手”锁定为哈夫病(Haff disease)。

哈夫病是一种疑团重重的疾病。1924年,它在柯尼斯堡沿岸泻湖区(Konigsberg Haff shores,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首次爆发。十年间,近千人受到波及。夏季和秋季是哈夫病的高发期,淡水鳕鱼、鳗鱼、狗鱼、小龙虾等等都有致病记录,发病地区包括瑞典、苏联、美国、巴西和德国。哈夫病具体致病因素至今不明,只知道与摄入水产有关。

在探究哈夫病病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明成分的毒理学测试。结果,熟鱼的一种提取物令老鼠出现了肌肉损伤和酱油尿等类似症状,从而得出结论,引起哈夫病的是一种可溶于非极性脂类的未知毒素,该毒素在高温下依然稳定,烹调无法使之消除。目前,研究人员认为首要“嫌犯”是海鱼体内的海葵毒素(palytoxin)以及淡水鱼体内的类似毒素。

4
小龙虾与肌溶解故事的余波

既然导致哈夫病的毒素在很多鱼类中都存在,那为什么只有在小龙虾季节会有那么多食用小龙虾后出现肌溶解的病例呢?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些隐藏的因素。

首先是季节因素,我们食用小龙虾往往都是在夏季,这是一个蒸发量最大的季节,人体体内常常处于缺水状态,而缺水恰恰是肌溶解加重的一大诱因。

其次是烹调因素,我们知道小龙虾往往都是采用煎炸这样的高温烹调方式,并且口味相对比较重,高温烹调会使小龙虾体内含有的蛋白质变性糖化,这样会增加人体对其过敏的概率,更何况小龙虾本身就含有较丰富的容易导致人体过敏的色氨酸、丝氨酸,而且高盐高油的烹调对于肾脏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还有就是饮食因素,食用小龙虾大多数会搭配啤酒、含糖饮料等,而且一次食用往往过量,见到很多几个朋友一起吃个十几斤乃至几十斤小龙虾的,这样的能量过度明显挑战人体代谢的极限,不单横纹肌溶解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等也会因此而来。

 

所以,食用小龙虾也需要控制量,不偏食、不过量、口味清淡、保障饮水(而不是啤酒饮料)才是有效避免横纹肌溶解症的真正药方。


相关阅读:

如何教给孩子大道理
40名高考状元还原一个现实:真正好的教育,真得需要“拼爹”
健康大讲堂的上线是为什么?全新健康科普栏目
脸部皮肤干燥如何自救好
1分钟测一测腰龄水平 测测你的“腰龄”是否达标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