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七分饱是啥感觉?

核心提示:明朝太医刘纯提出了吃饭要吃“七分饱”,“七分饱”是降低高血压、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方法之一,也是保持合理体重的最好方法。那么,该如何实现“七分饱”呢?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能吃是福”,认为只有吃得饱饱的,才算是吃好了。然而,明朝太医刘纯却提出了吃饭要吃“七分饱”。

刘太医是明成祖的亲戚,活到112岁。他在世期间,曾经进行过一项中国历史上最残酷,历时66年的集体人体试验。其目的是找出如何治疗乳腺疾病的方法,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6个字:“三分治、七分养”。“七分饱”是七分养中的一个观念,指不要吃得太多,尤其是晚上。

在中医学说中,经常饱食会令脾胃过劳,而脾胃运作不佳会让其他器官出现湿、瘀、虚的混合状态。简单说便是提早衰退和老化,肾气也会同时减弱。西方医学家发现,晚上吃得太多,容易做噩梦。如果是老人,猝死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对于中年人来说,“七分饱”是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方法之一,也是保持合理体重的最好方法。那么,该如何实现“七分饱”呢?武警总医院营养科王磊为您支招!

吃得慢一点 

我们的胃肠道就像一个袋子,如果每次都吃的很饱,袋子就会被越撑越大,体重也就越来越重。缓慢的进食可以让胃和大脑同步感受到七分饱,不必刻意去数每口饭在嘴里咀嚼了20次或30次,只要到食物咀嚼成靡状,自然咽下即可。

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饿的时候很容易吃多,因此少食多餐更容易做到七分饱。每天3顿正餐(早、中、晚餐)和2顿加餐,每隔3小时1餐,加餐也要选择健康的零食,比如一个水果、一杯酸奶和一小把坚果。

先素后荤 

吃饭顺序也有点讲究,有肉有菜的情况下,先吃蔬菜,主食尽量多选一些粗粮杂豆,在胃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食物的热量低但是饱腹感却很强,你吃下去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饿了,但是又不会增加太多热量。

达到七分饱有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吃饭时间很规律,并且两餐中间也进行了适量的加餐,在下一餐之前是不会感觉到很饿的,如果提前饿了,就意味着没达到七分饱,可以适当再增加一点饭量。


相关阅读:

小心“啤酒、烧烤、小龙虾”埋下胰腺炎隐患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一)
合理规划饮食(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