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食谱周一吃什么好
主食
米饭(大米、小米)、荞麦大米饭、花卷
菜单
肉沫烧豆腐(肉沫、 豆腐、木耳、青蒜),香干拌黄瓜,豆腐血旺/烧花菜,鸡蛋炒西红柿(西红柿、鸡蛋),拌尖椒(尖椒、黄瓜、香菜)拌莴笋条或黄瓜、酱肝片,香菇菜心。
汤
海米白菜汤(大白菜、海米),虾皮冬瓜汤,丝瓜汤。
家庭食谱周二吃什么好
主食
豆浆大枣大米粥,玉米面窝窝头,花生米饭,包子(猪肉白菜馅),花卷(白面、麻酱)。
菜单
红烧牛肉(牛肉、胡 萝卜、土豆),酱肝片,香干抄芹菜,糖醋黄瓜,青椒土豆丝,花生芹菜,红烧丸子,胡萝卜,青椒肉丝。
汤
虾皮番茄汤,鸭子海带汤。
家庭食谱周三吃什么好
主食
炸酱面(黄酱、肥瘦肉丁、黄瓜、心里美萝卜、大米粥,鲜肉包/豆沙包/面包,煮黄豆、绿豆芽、芹菜末),红枣大米饭。
菜单
花生芹菜,肉末烧菜花(猪肉、菜花),黄豆烧牛肉、/红烧鳊鱼,干煸四季豆,素炒三丝(莴笋/海白菜丝、白萝卜、豆腐丝/豆芽),瘦肉丝炒芹菜,青椒土豆丝。
汤
三鲜面片(猪肝、火腿肠、黑木耳、平菇)/西红柿鸡蛋汤,金针菇紫菜鸡蛋汤/香菜萝卜汤。
家庭食谱周四吃什么好
主食
红豆饭。(红豆,大米),豆浆大米粥,苹果酱花卷,高粱白米饭,大米饭。
菜单
鸡肉抄三丁(鸡肉、土豆、胡萝卜、熏豆腐干),香菇黄花黑木耳肉片,蒜茸小白菜,葱花拌蒸豆腐,青椒芹菜肉丝,爆腌萝卜。
汤
鸡块冬瓜汤/白萝卜海带排骨汤,鱼头豆腐汤,紫菜葱花鸡蛋汤。
家庭食谱周五吃什么好
主食
家常烙饼,黄玉米面粥,红枣大米粥,大米饭,水饺(猪肉、冬瓜馅)。
菜单
杂锦菜(猪肉、绿豆芽、菠菜、韭菜、水发粉),肚丝、黄瓜丝凉拌,炸素丸子(胡萝卜、土豆、豆腐、香菜),香干拌芹菜黄瓜,芹菜肉丝,西红柿炒鸡蛋,肉末豆腐脑。
汤
大白菜豆腐汤,鸡蛋紫菜汤。
家庭食谱周六吃什么好
主食
水饺(白面、猪肉、大白菜、韭菜),蛋糕/面包/菜包,面条(肉片、鸡蛋、木耳、西红柿),大米小米玉米饭。
菜单
肉皮冻(肉皮,青豆,胡萝卜),盐水鸭 ,松仁香菇,芥末菜花,牛肉丝炒黄瓜/土豆烧牛肉,凉拌五丝(青笋丝、胡萝卜丝、黄豆芽、白萝卜丝、海白菜丝/海带丝)。
汤
香菇木耳猪肝汤/虾皮冬瓜汤,大白菜豆腐汤。
家庭食谱周日吃什么好
主食
牛肉炒面(牛肉,面条),蛋糕/面包/菜包,面条(肉片、鸡蛋、木耳、西红柿),大米小米玉米饭,韭菜猪肉饺子,金银饭(玉米糁、大米)。
菜单
蒜泥海带丝、炝肉丝莴笋(猪瘦肉,莴笋,蛋清)、盐水菜心,拌豆芽粉丝,黑木耳春笋烧鸡/蒸饺,糖醋排骨/糖醋白菜,火爆腰花,肉末炒豇豆/花椒油炒木耳、白菜。
汤
绿豆南瓜汤,鱼头香菇冬笋青菜汤。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
预防不利。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我国近年来开发的野果如猕猴桃、刺梨、沙棘、黑加仑等也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红黄色水果如鲜枣、柑橘、柿子和杏等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近10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而消瘦的儿童则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
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油脂的摄入量越来越高,这样不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如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往往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它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婴儿
1.鼓励母乳喂养
2.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
婴儿是指从出生至一周岁的孩子,这段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一年,一年内体重的增加为出生时的两倍,因此需要在营养上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母乳是婴儿唯一理想的均衡食物,而且独具免疫物质,有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母乳喂养也有利于母子双方的亲近和身心健康。提倡、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80%以上的婴儿获得母乳喂养至少在4个月以上,最好维持一年。
对于患先天性疾病,或母亲因病不能授乳的情况下,应为婴儿选择合适的、各种营养素齐全的、经卫生部门许可出售的配方奶制品或其他同类制品,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喂养。
早在孕期就应做好哺乳的准备,做好乳房的保健,注意营养,保证乳房的正常发育。产后应尽早开奶,母婴同室,保持喂哺。母乳一般可满足婴儿出生后4~6个月的营养需求,但为确保婴儿发育的需要与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应在出生一个月后,在哺乳的同时,补充安全量的维生素A及D(或鱼肝油),但应避免过多。
在母乳喂哺4~6个月至一岁断奶之间,是一个长达6~8个月的断奶过渡期。此时应在坚持母乳喂哺的条件下,有步骤地补充为婴儿所接受的辅助食品,以满足其发育需求,保证婴儿的营养,顺利地进入幼儿阶段。过早或过迟补充辅助食品都会影响婴儿发育,但任何辅助食物均应在优先充分喂哺母乳的前提下供给。
补充断奶过渡食物,应该由少量开始到适量,还应由一种到多种试用,密切注意婴儿食后的反应,并注意食物与食具的清洁卫生。在通常的情况下,婴儿有可能对一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耐受反应,例如皮疹、腹泻等。因此每开始供给孩子一种食物,都应从很少量开始,观察3天以上,然后才增加份量,或试用另一种食物。辅助食物往往从谷类,尤以大米、面粉的糊或汤开始,以后逐步添加菜泥、果泥、奶及奶制品、蛋黄、肝末及极碎的肉泥等。这些食物应该加入适量的食用油,但不必加入食盐。
幼儿与学龄前儿童
1.每日饮奶
2.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1~2岁的幼儿需要特别呵护。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吸取许多营养物质,但是他们的胃肠还不够成熟,消化力不强,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牙齿也正在长,咀嚼能力有限,故应增加餐次,供给富有营养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细又不占太多空间。每日供给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不少于350毫升,也注意供给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类、加工好的豆类以及切细的蔬菜类。有条件的地方,每周给孩子吃一些动物血和海产品类食物。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自己进食,每日4~5餐,进餐应该有规律。吃饭时应培养孩子集中精神进食,暂停其他活动。应让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户外活动。
3~5岁的孩子有的进入幼儿园,他们活动能力也要大一些,除了上面照料幼儿的原则外,食物的份量要增加,并且逐步让孩子进食一些粗粮类食物,引导孩子有良好而又卫生的饮食习惯。一部分餐次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例如在午睡后,可以食用小量有营养的食物或汤水。
应该定时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做记录,以了解孩子发育的进度,并注意孩子的血色素是否正常。应该避免在幼年出现过胖,如果有这种倾向,可能是因为偏食含脂肪过多的食物,或是运动过少,应在指导下做适当的调整,着重在改变不合适的饮食行为。
成人食物和儿童食物是有区别的,例如酒类绝不是孩子的食物,成人认为可用的“补品”,也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谱。平衡膳食就是对孩子有益的滋补食物。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和小朋友共同进食,以相互促进食欲。
相关阅读:
小心“啤酒、烧烤、小龙虾”埋下胰腺炎隐患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一)
合理规划饮食(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