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御寒汤

核心提示:冬天想要御寒,除了要多穿衣服,暖身的汤品也不可少,比如鸡汤、海带汤、羊肉汤等是御寒的养生汤,除此之外在冬季还有那些御寒的小窍门,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冬季的御寒汤

  1、黄芪炖乌鸡
  原料:黄芪50克,乌骨鸡1000克,葱10克,姜10克。
  做法:乌骨鸡清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将黄芪洗净,放入乌骨鸡腹中,放入沙锅,放入料酒、盐、葱段、姜片,用小火炖至乌鸡肉烂入味即成。
  功效:黄芪是一味中药,补脾益气,养阴益血,对血虚体冷的女性来说是冬季大补的食物。鸡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气血不足、虚弱等症状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2、海带豆腐汤
  原料:豆腐3块,水发海带100克,酱油、精盐、味精、葱花、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将豆腐切成小方丁,海带切丝待用。将汤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热,下入葱花炝锅,烹酱油,放精盐,加入清水、豆腐丁、海带丝。待汤开后,加味精,用水淀粉勾稀芡,淋入香油,起锅盛入汤碗内即成。
  功效: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产热效应。因其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血流加快,所以能减轻寒冷等。故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喝海带汤可增强抗寒力。

二、冬季御寒窍门

  1.多“点”水
  常喝白开水
  原因: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
  原因:户外活动可促进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做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运动应选择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避免受寒冷的刺激,防止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要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防“点”病
  提高抵抗力防病
  原因: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其次,无论是室内、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再次,冬季室内、室外温差大,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适应温差的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细菌侵扰。

三、女人需要御寒的部位有哪些

  第一个部位是腹部
  特别是有胃病史和结肠炎的人更要注意。一般来说,上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导致腹绞痛和腹泻;而下腹部受凉则对女性的危害更大些,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特别是在经期,腹部更要时时保暖,提醒爱美的女性该适时收起露脐装;
  第二个部位是脚部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爱穿超短裙和拖鞋的女性要小心了,脚部若受冻,身体抵抗力易下降,病邪便“有机可乘”;另外,刘教授特别指出,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若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包括足底在内的双脚更要时时保暖;
  第三个部位是肩膀
  眼下入夜气温降得快,睡觉时不盖肩膀肩关节也会“很受伤”。提醒患有肩周炎的人更要高度警惕,而喜欢穿吊带衣裙的贪靓一族也要适可而止了,毕竟,保护肩和背的健康跟美丽一样重要。
  小编碎碎念:女性需要做好冬季养生措施,所以小编在上面介绍的这三个部分,就是你在冬季养生时需要注意做好防冻工作的部位哦,希望大家注意。尤其是常见的冻伤,这个问题也是冬季常见的健康隐患。因此,冬季养生,需注意防冻。

四、哪类食物的摄入可以御寒

  1.增加御寒食物的摄入
  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觉得因寒冷而不适,而且有些人由于体内阳气虚弱而特别怕冷。因此,在冬季要适当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进行温补和调养,以起到温养全身组织、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防寒能力、维持机体组织功能活动、抗拒外邪、减少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在冬季应吃性温热御寒并补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鱼、麻雀、虾、鸽、鹌鹑、海参、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相关阅读:

小心“啤酒、烧烤、小龙虾”埋下胰腺炎隐患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一)
合理规划饮食(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