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油的健康谣言满天飞 其实它并不会引发高血脂

核心提示:最新一项研究可能能够为那些喜爱奶油制品的朋友们带来积极的消息了:研究者们发现平时吃较多的奶油制品体脂率以及bmi等值反而会偏低。这项研究可能会与我们平常了解的不太一样:如果想要保持健康,那么黄油、起司、奶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还是少吃为妙。此外,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上升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新一项研究可能能够为那些喜爱奶油制品的朋友们带来积极的消息了:研究者们发现平时吃较多的奶油制品体脂率以及BMI等值反而会偏低。

  这项研究可能会与我们平常了解的不太一样:如果想要保持健康,那么黄油、起司、奶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还是少吃为妙。此外,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上升会提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然而,这项由爱尔兰研究者们作出的研究则表明:起司等高脂肪奶制品并不是威胁健康的有害食物。"根据我们的发现,平时购买奶油量较大的消费者相比其他群体摄入饱和脂肪酸的水平也明显偏高的,但是两个群体之间的血液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的含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爱尔兰境内18到90岁之间的500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观察。观察内容包括他们的日常饮食,食用的奶制品的类型以及是否属于脱脂等等。

  "摄入奶制品量较高的人体脂率以及BMI指数都相对偏低,其体内胰岛素的敏感度也相对偏高"。研究者们还发现,经常性食用酸奶的人群体脂率最低,而食用奶油量最高的人群没有表现出任何代谢相关疾病的指标异常现象。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还比较复杂。

  我们都知道相关性不代表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食用低脂食物的同时应该还食用了别的东西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上升。另外,食谱中奶制品的出现与否多少也会影响整理食谱的结构。因此,科学家们并不确定禁食是最好的缓解代谢疾病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确定。不过,就现在而言,我们可以开心地先吃点奶酪,而不必过分地内疚了。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utrition & Diabetes》杂志上。

扩展阅读:


一、高血脂的检查

  1.测定血脂谱全套

  空腹TC、TG、LDL-C、HDL-C。

  2.判断血浆中有无乳糜微粒存在

  可采用简易的方法,即把血浆放置4℃冰箱中过夜,然后观察血浆是否有“奶油样”的顶层。

  3.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

  1~2周内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有±10%的变异,实验室的变异容许在3%以内。

  4.有关脂代谢的特殊检查

  (1)载脂蛋白测定 测定血浆ApoB和ApoAⅠ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2)体内脂蛋白代谢测试 此外,还可进行基因DNA突变分析、脂蛋白-受体相互作用以及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胆固醇脂化酶与合成酶等方面的测定。

  5.其他检查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和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存在胰岛素抵抗,其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临床上可表现为糖耐量异常;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常合并有糖尿病;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可伴有高尿酸血症;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减低。

相关阅读:

小心“啤酒、烧烤、小龙虾”埋下胰腺炎隐患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一)
合理规划饮食(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