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如何防治?

核心提示:肌肉萎缩是由于各种生理或者病理上的原因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的症状。而且该病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容易产生褥疮等一系列并发症状,给病人造成极大地心理影响。所以,肌萎缩患者除了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外,还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来更好地接受治疗,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全身肌肉萎缩主要是指骨骼肌肉体积的缩小,可以是肌纤维变细或者消失。肌肉萎缩分为三种:废用性肌萎缩,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而且三者的症状都有所不同,这种疾病可以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所以一旦发现,必须及时治疗,而且需要患者自身进行积极的自我疏导,保证病情的有效治疗。

  

  全身肌肉萎缩的症状是什么?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的症状:患者早期会出现上肢远端(即手)的肌纤维性震颤,然后会发生肌肉萎缩,肌无力,甚至会有肌萎缩和下肢无力。有些患者会有舌肌萎缩,说话时咬字不清,喝水时容易发生呛咳,吞咽困难的症状。晚期会瘫痪,延髓麻痹,呼吸困难,最终生命终止。

  二.肌源性肌萎缩:是由肌肉本身的疾病所导致的。肌营养不良为常见症状,营养不良性肌强直性,多发性肌炎外伤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较为常见,多与长期不运动有关,而且多为可逆。

  全身肌肉萎缩有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快乐心情:长期的焦虑压抑会使大脑皮层平衡失调,进而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

  二.合理搭配饮食:补充高蛋白,戒烟酒,患者中晚期,以高蛋白,高能量食物为主,且要少食多餐。

  三.劳逸结合:强行锻炼会导致肌肉疲劳,不利于肌肉的恢复;不锻炼会使肌肉退化,造成废用性肌萎缩。

  怎样治疗全身肌肉萎缩?

  一.西医治疗:国际上一般建议,在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可以使用家用型的多功能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肌肉进行运动康复。这种方法可以使患者反复练习正常运动,加强自信,有利于恢复健康。

  二.中医疗法: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在意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理气化瘀通络为辅助。时间较长,需耐心治疗。

  总之,全身肌肉萎缩会对自己、家庭造成一定影响,但一定要积极治疗,乐观生活。这样,患者就会有更高的几率恢复健康。另外,还要注意防范,多加锻炼,尽可能地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相关阅读:

小心“啤酒、烧烤、小龙虾”埋下胰腺炎隐患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一)
合理规划饮食(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四)
有哪些“食物刺客”要远离?(五)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