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航班救人后有话要说

核心提示:葛均波院士在赴美国心脏病学会2016ACC年会时乘坐的国际航班上救人的事迹传遍全国,健康时报记者日前抓住忙碌的葛均波院士进行了独家采访,回顾了飞机救人的过程,葛院士最大的感慨是飞机上有个电子血压仪就好了。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

葛均波院士在赴美国心脏病学会2016ACC年会时乘坐的国际航班上救人的事迹传遍全国,健康时报记者日前抓住忙碌的葛均波院士进行了独家采访,回顾了飞机救人的过程,葛院士最大的感慨是飞机上有个电子血压仪就好了。

葛均波院士救人的详情,健康时报全媒体平台(微信、网站、客户端)已于第一时间报道过,网友反映热烈。特别要指出的是,葛院士救治的这名患者不是心衰患者,而是因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他在起飞4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葛院士说自己“听到飞机上呼唤医生支援,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就冲上去了。因为救人是紧急情况,医生不应有顾虑,就像上战场一样。航空乘务人员不一定有医学知识,有医学知识就应该站出来。”

不过让葛均波院士救人备受困扰的不是责任,而是诊治条件太局限。这个美国航班上倒是配备了AED心脏除颤器,但听诊器却没有振动膜无法使用,老式的水银血压计也在噪声干扰极大的航班上无法听清,这给医生判断病情带来极大困难。幸而葛均波院士凭借多年心内科打下的深厚专业基础,判断这名患者暂时无大碍,可能是长途航班比较疲劳所致。在这位中国顶尖心脏病专家的一路照护之下,该患者吸氧后,同时服用了飞机上唯一的药品——硝酸甘油酯类药物扩张其血管后,症状缓解很多,航班也终于无需迫降或返航。

今年两会,葛均波院士就提出了公共场所应普及AED心脏除颤器的提案。不过没想到此趟美国航班虽有AED,却因最基础的听诊器和血压计缺乏而差点延误救治!因此,葛均波院士建议:航班上不仅要普及AED,最好能更新一些基础的救治设施,比如用电子血压仪换下传统水银血压仪。相对于救人一名或者返航的成本,这种投资的成本并不算高。

相关阅读

今年的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CC),中国医生的发言精彩纷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降压同时要降脂

ACC2016最热的话题是HOPE-3研究。该研究显示,对心血管风险中危人群,他汀类药物以及与降压治疗联合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HOPE-3研究很严谨,但还可以继续观察。目前结合国内研究提示,或可在更低危的人群中优先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联合降压。

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心梗溶栓后冠脉造影不是备胎

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何奔主任代表中国专家作了题为“STEMI药物介入策略并不亚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专题报告:起病6小时内的心梗患者先接受溶栓再早期PCI与直接PCI在以磁共振为基础的心肌损伤方面无显著差别。如此,在我国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药物介入策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警惕女性冠心病防治被忽视

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的陈韵岱主任引用了美国心脏病学院Merz教授在2016ACC上公布的数据,结合国内情况指出,目前临床医生及女性患者对于心血管疾病认识依然不足。女性患者就诊时间比男性晚,在临床治疗中接受治疗的医疗质量较男性差,容易被延迟。中国STEMI女性患者必须引起公众重视。

相关阅读:

老年病人需要一站式服务
院长访谈:中医不是老旧的医学
甲状腺疾病患者趋于年轻化 主要工作压力大是诱因
手足口病患儿激增逼爆儿童医院 急救药却断供
青岛15岁以上居民四成高血压 12岁男孩患病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