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针灸学中,有一组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做“四关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讲,“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充分说明了“四关”的重要性。四关穴一般是指双侧合谷穴(俗称“虎口”)和太冲穴,前者位于第一...
前几年因感冒引起慢性咽炎,经常咽部疼痛干涩,后来我自学了拔罐保健,同时配合细嚼慢咽,吃七成饱,忌辛辣食物,咽炎的症状缓解了不少。 我从药店购3号罐子3个,2号罐子两个。取一团脱脂棉揉成栗子大小,用镊子夹住,用打火机...
我本人多年腿痛,怕冷怕变天,在医院彩超检查左膝关节有积液,骨科大夫诊断为增生性关节炎,给开了活血壮筋丸和醋酸胶囊等三种药,但服后因刺激胃严重,而没有继续服用,后来我自己通过拔罐,现在腿痛基本好了。我拔罐的穴位是膝...
前不久刘先生受了风寒,腰腿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妻子说用拔罐子方法治一治吧,于是拔了两次罐子,没想到症状反而加重了。上医院找了中医大夫,大夫说:“什么时候啊,您还用拔火罐。”刘先生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入秋以后,天气转凉...
(1)使用酒精闪火时,棉球酒精,只须少蘸不要多蘸,防止酒精过多,吸拔力大,影响疗效和造成烫伤。
(2)室内保持温暖,躲开风口,防止着凉。
(3)留罐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0分钟为好。
(4)再次拔罐,要选择未拔过的地方去拔。
...
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人们,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采取一种姿势,造成部分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后背疼痛。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
拔火罐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来说,确实有很多方便,但在日常使用中,有很多人还是对拔火罐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加热的方法,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其负压,吸附皮肤,在局部...
找一个水杯或玻璃罐头瓶,一块旧棉布。把棉布湿水后,迭成几层,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给瓶里放上一团棉花,用火燃着,不等火熄灭,就赶快把瓶子扣在湿布上,瓶子就把布吸住了。
这是因为瓶里的空气,有一部分受热膨胀后跑掉了,瓶...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
拔罐法是以罐(竹罐、陶罐、玻璃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被拔部位产生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是火罐法,按操作方法的不同,火罐...
拔火罐不是随意“拔”的。我们知道,拔火罐方法很多,如闪罐、走罐、留罐等,但家庭或保健按摩中心用留罐的方法较多。而拔火罐一般用镊子夹一小团棉球,蘸上适量酒精,罐口斜下,点燃棉球,伸入罐的底部绕1~3圈后抽出,并迅速拔...
用拔火罐治病,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拔火罐与针灸、刮痧等一样,属于中医外治,其实,是一种物理疗法,且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它属于充血疗法,利用物理刺激和负压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传统中医古代文献虽无减肥专论,但有关脾胃运化理论,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对于肥胖的原理有着辨证论述。过食肥甘厚味,由脾胃运化,变为脂膏,积蓄体内,或变为痰湿阻塞气机。说明了肥胖与脾胃的关系。
传统医学的保健减...
下面几点是家庭拔罐常见的禁忌:
1.首先,要确定拔罐者的体质。如体质过于虚弱者就不宜拔罐,因为拔罐中有泻法,反而使虚者更虚,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2.孕妇及年纪大且患有心脏病者拔罐应慎重。因孕妇的腰骶部及腹...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机械的或加热的方法,驱除罐内的空气,利用其负压,吸附皮肤,在局部造成微小的皮下淤血,这种小创伤能刺激人体自身功能(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药店、商场...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四总穴之一,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从头一直到脚,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部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穴拔罐除了可以调节消化系...
角制罐
用牛角或羊角加工制成。用锯在角顶尖端实心处锯去尖顶,实心部分仍需留1-2cm,不可锯透,作为罐底。口端用锯锯齐平,打磨光滑。长约10cm,罐口直径分为6cm、5cm、4cm三种。其优点是经久耐用。
竹制罐
...
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㖞在点刺的穴位上,使之出血,留罐10~15分钟,然后...
拔火罐为什么能治病呢?主要是由于罐内燃火消耗氧气,致使罐内空气稀薄,渐成真空,使机体局部形成负压,产生的吸力很强,皮肤与肌肉组织都被吸进。因罐内的大力吸引而引起高度充血,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新陈代谢旺盛,组织营养得...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