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12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9日,全球2014年累计报告1.4098万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例,死亡病例突破5000例。
报道称,仅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3国就报告了超过1.4万例感染病例,其中5147例死亡。利比里亚仍是感染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共报告6822例,报告分析称,利比里亚与几内亚新增病例数量保持稳定,两国在过去一周内分别报告有97例与145例新增病例,而塞拉利昂同期新报告421例感染病例。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13日宣布,取消已颁布长达3个月的国家“紧急状态”。
另据法新社13日报道,医生无国界组织当日宣布,将于12月在利比里亚与几内亚的3个中心内对两种抗埃药物和一种新疗法开始临床实验。
本病的潜伏期为2~21天,但多在7~14天。病人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头痛、肌痛、疲乏与食欲减退。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呕吐、腹泻、排血样便。可有腹痛、胸痛、咽痛。发病数天后可出现斑丘疹样皮疹。病人出现凝血障碍,注射部位可出血不止,皮肤、胃肠道及其他内脏亦可出血。严重出血可导致休克及死亡。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似,确定诊断须靠病原学或血清学诊断。用实验室方法从病人或可疑受感染者血液或其他临床标本中检测出埃博拉病毒的抗原、抗体或核酸或用病毒分离方法分离出此病毒即可诊断。但因本病传染性强,作诊断检测的实验室必须具备严格的防护设施的相应的措施。目前在非洲疫区使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有检测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ELISA和Western印迹试验。也有人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该病毒的RNA。Saijo等近期报告,应用以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埃博拉病毒核心蛋白质羧基段110和102个氨基酸的肽为抗原,开发出检测埃博拉病毒IgG抗体的ELISA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具有很强的诊断意义。
对病人进行就地严格的隔离,并采取上述各条防护措施,对控制本病蔓延是有效的。对曾经发生本病流行的地区进行人员进出方面严格的管制,对从疫区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检疫是必要的。
目前对本病尚无可供实际应用的主动免疫的措施。但有文献报告表明,用埃博拉病毒的DNA疫苗接种给猕猴,并以表达该病毒核心蛋白的腺病毒载体强化,然后以具有强毒力的野生型埃博拉病毒攻击,可以有效地保护实验动物不发生该病毒感染。用小鼠进行的研究也表明,表达埃博拉病毒糖蛋白或核心蛋白的DNA,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保护致死性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也有人将埃博拉病毒的核心蛋白基因或糖蛋白基因重组到减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的RNA中,以此重组体免疫小鼠或豚鼠,并以埃博拉病毒进行攻击。其结果,该重组体可保护小鼠免受埃博拉病毒感染。该重组体经进一步研究可作为埃博拉出血热的候选疫苗。
相关阅读:
龋齿的危害你了解吗?
经常疲倦乏力是怎么回事?
脑癌死亡前的特征是什么 有什么感觉
白癜风患者可以吃西红柿吗
全国白癜风患者可免费申请专项精准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