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积的民间治疗偏方 小儿食积会引发这些病

一、小儿食积为什么会发热

  食积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食积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时常会听到一些孩子的妈妈诉说,孩子因为乳食过量而出现发热。会有这种现象吗?为什么乳食过量会使孩子发热呢?

  小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的许多功能还没有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薄弱,消化液分泌的少,胃肠道的吸收能力较差。而小儿时期乳食又不能自节,如果家长对喂养稍有粗心,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乳食入胃以后,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停滞于胃肠,会损伤脾胃而形成食积。乳食积滞日久,会郁而化热,热与积滞相合,会产生内热,内热不能及时排除,势必会外发而导致发热。同时还伴有腹胀腹痛、嗳气、大便酸臭、排便不畅等症状,有的患儿还会伴有烦躁不安、睡眠不实、容易出汗等表现。

  小儿食积发热一般热势不会太高,多表现为低热,口渴。对这种发热的治疗,应抓住病机本质,着重在于消导食积,食积得以消导,发热会自然而退。常用消导食积的中药有:鸡内金、神曲、麦芽、焦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半夏、炒枳壳、木香等。对内热较重的患儿可加用黄连、生石膏、炒山栀、连翘等。此外,还可以用中医的推拿、捏脊等方法治疗,效果也很好。

  需要提示孩子的妈妈,对小儿的喂养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最好定时、定量,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不要过多进食肉类食品,要多吃青菜和水果。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发生食积。孩子一旦出现食积发热,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也不必急于应用退热剂,最好请中医来治疗。

二、小儿食积的中医偏方治疗

  1、鹿角刺果3g。研末,吞服。

  2、葛蘽果15g,葛蘽叶15g。煨水服。

  3、丝毛榕干根30~60g。水煎服。

  4、白鼓钉30g,咸橄榄10枚。水煎服。此方用于食积、腹泻。

  5、炒黑白丑、炙鸡内金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2次服。对于食肉过多而致食积则很有效果。

  6、独脚金15g,神曲15g,麦芽15g,谷芽15g,山楂10g。水煎眼。

  7、猕猴桃干果60g。水煎服。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8、野山楂根12g,野山楂果12g,车前草9g。水煎服。此方也可用于小儿食积。

  9、独脚金15g,谷芽15g,麦芽15g,白术9g,茯苓10g,莲子肉10g,白扁豆10g。陈皮3g。水煎服。此方用于食欲不振。

  10、野荞麦9~15g。水煎,1日3次分服。

  11、木姜子适量。焙干,研末,每次吞服0.9~1.5g。

  12、九牛造3g,红石耳12g,老龙皮9g,鱼腥草9g,枳实9g,茱苓草6g,木通3g,甘草1.5g。水煎服。

三、小儿食积的危害

  1、积食与肺炎

  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肺炎?这也是一套多米诺骨牌: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贮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伤肺。你看那些得肺炎的孩子,大多身体都不是太好,这跟积食时间长有关。

  2、积食与头痛

  头疼本来是成人才经常犯的毛病,但是经常有些小孩子也嚷嚷头痛,这是为什么呢?病根儿还是在积食上,最常见的表现是前额疼。中医最大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前额属脾胃,两侧属肝胆,头顶属心肺,后脑属肾。孩子前额疼,那就是脾胃出了问题。

  3、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导致咳嗽不止。所以说,看那些食咳的小儿,大多有积食化热的症状,比如说肚子胀、不爱吃饭、嗳腐、口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偏红、舌苔厚腻等。这时候给孩子用一些消食和胃为主、肺胃同治的药,效果就会特别好。

  4、积食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我们还经常见到一些小孩子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一生病就输液,再生病再输液,反复输液,孩子身体越来越差。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与脾胃功能障碍有关。上面说过,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到肺,但是“肺主皮毛”,所以有积食的时候小孩子体表一受寒,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5、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而脾主肌肉四肢,这时候,一方面,热、痰、湿相合,外发于肌腠,容易导致荨麻疹等。另一方面,脾胃损伤,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郁于肌腠而出现荨麻疹等疾病。这时候,光用一些外用药肯定不行,还要加上消食和胃的药,孩子自然病就好得快了。

  6、积食与发热

  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这类孩子大多面黄、腹胀、吐泻、乳食不化、大便酸臭异常,这都是吃东西吃多了。

  7、积食与舌苔剥脱

  小儿舌苔剥脱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治以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的药,很快就好。

四、小儿食积的预防措施

  1、树立正确的饮食行为观念。吃饭是一种饮食行为,家长需要在孩子饮食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示范和引导,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2、定时定量,少吃零食。养成孩子定时定量吃东西的习惯十分重要。家长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特定餐具和话语来让孩子意识到要吃饭了。这是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来给孩子有吃饭的意识,当热气腾腾的饭菜放在桌上时,他就会意识到“吃饭的时间到了”。其次,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坏习惯。

  3、专心吃饭,培养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吃饭需要专心,父母必须让孩子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饭,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对于吃饭的兴趣。在吃饭时可让幼儿自己参与,捧饭碗、拿小勺,挑选自己爱吃的食物,这样孩子既学会了吃饭,又培养了对吃饭的兴趣。营造吃饭的愉快氛围。

  由于食积是感冒的基础,经常食积的孩子,可应用推脾土穴、揉板门穴加以调整。脾土穴在大拇指桡侧面,采用平推的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每次推100~200圈左右,可健脾助消化。


相关阅读:

龋齿的危害你了解吗?
经常疲倦乏力是怎么回事?
脑癌死亡前的特征是什么 有什么感觉
白癜风患者可以吃西红柿吗
全国白癜风患者可免费申请专项精准检测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