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的安全用药法则:服药6个最佳时间 能吃药别打针输液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崔元苑)药物是用来治病的,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致病甚至是致伤、致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不少人患病后,先入为主,自我诊断,认为是“老毛病”,要么凭经验自行用药,要么模仿他人。由于人体差异,不同人用同一种药,药理作用不一定相同。即使同一人,在生理病理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对药物药理作用的反应也会不同,安全风险无法预知。为了提高了广大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科学素养,引导群众走出常见用药误区,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与基本原则,更好地抗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人民健康综合权威报道总结出安全用药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

根据中国药学会今年发布的“全国安全用药月”公众误识率较高、潜在风险较大的常见安全用药误区:追求疗效滥用药、盲从他人使用药品、迷信偏方秘方治大病、盲目追求海淘药品、老年人换季洗血管、回避风险不接种疫苗等。中国药学会提醒公众,合理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四大原则。安全性是第一前提。

一、要谨遵医嘱,自行减药停药或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有些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担心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些患者在自我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就马上停止服药,不按照医嘱正确用药。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中国药学会特约专家张继春解释说,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可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情况下,不规律服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危及生命。

二、自行买药、服药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 确保给药方式正确

有些老人听说阿司匹林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梗等,便自行去药店购买服用,服用一个月后发现拉黑便,原来是胃出血了。

张继春解释说,有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所以提醒公众,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及胃镜检查。

另外,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会影响药效的发挥,难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泡腾片是一种特殊剂型,它含有泡腾崩解剂,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直接吞服,大量气体会急剧充斥气道,有引起窒息的风险。正确服用方式为先取半杯凉水或温开水100ml到150ml,将一次用量的泡腾片投入杯子,待药物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摇匀服下。

还有些人在服药片时习惯嚼碎了吃,其实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三、读懂药品说明书,正确对待不良反应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单位对药品主要特性及技术标准的介绍,是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药品说明书一般都包含有关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等基本科学信息,既要能指导用药,又要说明滥用的危害,要求写得具体、详细、明确,语言通俗、严谨、易懂。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读懂说明书,尤其是【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患者用药】、【用法与用量】等项。

不良反应多的药是不是不安全的药?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越详细,代表企业对该药品研究越透彻。专家认为,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得越清楚,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药品时越能明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更好地权衡用药利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概率,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有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当然,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相关阅读:

“贴秋膘”这样“贴”更健康
健康养生做好9大戒 养生保健没烦恼
最好的养生,不过一日三餐
生活中健康防辐射的小妙招
早晚用一物坚持三分钟 让你轻松年轻20岁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