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致盲疾病治疗新进展 中科大研究成果已发表

遗传性致盲疾病指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为患者视网膜内感光细胞逐渐退化。在出生后伴随着严重的夜盲,视觉区域逐渐减小直至彻底失明。至今尚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治疗手段。

据悉,2019年4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关于遗传性致盲疾病治疗新进展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Advances》上在线发表。

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教授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员研究组合作,结合视觉神经生物医学与创新基因编辑技术,首次通过同源重组修复方法在小鼠视网膜非分裂感光细胞中实现精准基因修复,让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重获部分视觉功能。

为了实现HDR同源重组修复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遗传性疾病的精准治疗,薛天教授研究组同仇子龙研究员研究组合作,在CRISPR/Cas9基础上,创新性引入MS2-RecA复合蛋白系统。RecA为原核表达的可促进同源重组的蛋白酶。通过改造获得具有MS2结合区的向导RNA,使MS2可以与其结合;这样MS2-RecA复合蛋白得以在DNA切割部位附近招募更多的模板DNA,并协助同源重组的发生,从而提高在体同源重组修复的效率。这种利用Cas9/RecA的新型基因编辑方法被称为Targeted-RecAEnhancedhomology-Directedrepair,简称TRED。通过这一方法,成功地实现了TRED矫正非分裂期感光细胞的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cD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修复了视网膜内视杆细胞的视网膜色素变性突变,遏制部分视杆和视锥细胞的退化,修复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部分视觉感光能力。

上述实验显示新型TRED基因编辑方法有效的实现了出生后非分裂细胞的同源重组基因矫正和相关器官功能修复,由于能够解决非分裂细胞内难以进行同源重组修复的限制,TRED有可能广泛应用于多种人类遗传疾病的在体治疗。

中国科大生医部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才源、姚艺川和中科院神经所程田林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大薛天教授、章梅副研究员和神经所仇子龙研究员为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该课题也是国际科研资助机构“人类前沿科学计划(HumanFrontierScienceProgram)”的青年科学家资助项目。


相关阅读:

痔通道禾-冰融堂针刺痔疮疗法-七代祖传专心治痔优惠中
高考前吃什么补脑 考前饮食要“对症”
高考考场必备 减压零食黑巧克力
吃核桃真能补脑?孩子考试吃什么好
爱美就得敢裸 女人裸睡的6大好处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