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正盛,腾讯退出,为众人抱薪的互联网医疗,会受扼于风雪?

互联网,21世纪的风口行业,面对这样的一个机遇,任何传统的行业都免不了与之发生一些碰撞,然后擦出一些别样的火花来。就比如互联网加传统视频等于短视频,短视频现在也走上了风口浪尖。互联网加传统娱乐等于直播,现在国内的直播形式随着虎牙的上市,也展现出一片大好的形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行业都能擦出这么绚丽的火花,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聊到的互联网医疗。


雨后春笋般的互联网医疗


当互联网医疗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大家都还觉得这是一个未来医疗产业发展的趋势,面对越来越难排到的床位和越来越贵医药成本,我们不免会更偏向于,运用一些更互联网的东西来管理自己身体。毕竟,少生病比什么都强。因此,互联网医疗一经提出就有很多人瞄上了这块蛋糕,这其中有腾讯这样在互联网行业举足轻重的大佬级企业,也有类似春雨医生这样打算从零开始的小企业。毕竟,是蛋糕大家就都会眼红,一时间,互联网医疗百花齐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可以随叫随到的共享护士,看到了手机、手表通过APP实时管理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看到了互联网医疗带给我们的便利,甚至看到了国家的对互联网医疗的大力提倡和扶持。然而,就当大家都觉得一片大好的时候,互联网医疗的“噩耗”却又接二连三的传来。


前赴后继带来的必然是有血有泪,风口难道就这样过去了?


2016年10月,互联网医疗的“先驱”春雨医生,倒在了前进的路上,从此一蹶不振,退出风口。2019年3月10日,腾讯官方宣布腾爱医生正式关停。一个又一个探索者相继倒下,不禁让我们去想,难道互联网医疗的风口就这样过去了?


其实回顾过去的5年,互联网医疗一直停留在在线挂号、预约等基础层面上,距离我们当初设想的互联网医疗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它只是走偏了路,仅此而已。可以预见,既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那么,风口必然是不会就这样过去的。


医疗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永远不会过期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的医疗和保健消费增长高达16.1%。因此哪怕暂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互联网医疗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依然会是那头站在风口上的“猪”。


总有人能站在时代的顶端


让我们把目光倒回到2014年,那一年被我们亲切的称为互联网医疗元年。也就是从那一年,各路资本开始抢占互联网医疗这块大蛋糕,也是在这一年,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来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


就在这一年,保险和投资界的大佬中国平安开始布局互联网医疗。中国平安正式成立平安好医生,主要进行家庭医生、消费型医疗等业务,用户还可以通过APP实现与医生的直接沟通。截止2018年底,与之合作的医生已经有5203名,合作的医院和药房加起来超过18000家,年营收33.38亿人民币。


平安借助自己多年混迹保险业积攒下来的客户和模式,把互联网医疗和自己原有的业务结合起来,甚至一度推出直升机安排住院的业务。这难道不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条明路吗?


互联网医疗到底路在何方?


我们不难看到平安的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他能在别人只盯着预约挂号的时候,把眼光瞄准合作医疗,他就已经比别人多走了一步,甚至是好几步了。


我相信,所有倒在前进路上和正在前进的企业都想问一句,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路到底在哪?


到底什么样的业务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为之买账?


其实互联网医疗的路在何方,只需要看看我们当初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国家提出的战略,一旦想通这个问题,康庄大道其实就在脚下。起初,我们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只有真正触及这些核心,才能站在互联网医疗的风口上,并且渐行渐远。


有了为众人拾薪的觉悟,才不会受扼于风雪


其实,不只是互联网医疗,所有的企业想要发展,都必须脚踏实地的去想想,他们的顾客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卖自己想要的产品叫买卖,卖大家想要的东西才是生意,立足于每一个患者,真真切切的感受他们的需要,把他们需要的做好,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毕竟,为众人拾薪者,不可使其于受扼于风雪。



相关阅读:

被藿香正气水送进抢救室?解暑神药吃不对真要命
秋燥易伤肺 秋季如何养肺?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
体检项目 你选对了吗
学习困难门诊能否帮孩子逆袭?家长存在认知误区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