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国损失
抗日战争,从之前的37年的七七事变确定为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民的抗战岁月也从8年变成了14年。
在这一次华夏民族所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战争中,中国以财产损耗5600亿美元、军民伤亡3480万人。
东瀛虾夷何德何能,竟然让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遭受如此大的损失?
不过,通过1937年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时的各项指标,可以初步看出点端倪:
一,经济方面(可自行带入现在的GDP)。
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60亿美元,中国在这一年全社会生产总值仅仅只是13.6亿美元,连日本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二战有名的日本战列舰——大和号
二,钢铁产量。
在人类历史进入到计算机时代之前,衡量经济最重要的指标便是钢产量。另外该指标还牵扯到一个国家对武器的生产能力,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1937年,日本钢铁年产量为580万吨,同年的中国钢铁产量仅仅只有4万多吨。
即便就这中国生产的4万多吨钢铁,如果有对中国工业发展历史了解的朋友可以发现,当时国内钢铁生产量最大的汉阳钢厂,实际上已经被日本人从经济上控制,所产钢铁的销售和使用也多半被日本人支配;
正在生产坦克的兵工厂
三,军工生产能力。
1937年飞机的产量上,中国为零,日本年产量为1580架;
大口径火炮(210mm及以上)生产,日本每年的产量是744门,中国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兵工厂,即便是当时国民政府的几大兵工厂,最主要生产出来的不过是步枪、少量机枪,以及数量众多的手榴弹而已;
坦克方面,日本每年可以达到330辆产量,中国国内所使用的各种轻型坦克,是从英、德、美等国进口的;
对于那个时代海权论得到全世界认可的历史环境之中,日本1937年生产的军舰排水量吨位可达52400吨,中国虽然也能依靠外来工程师建造军舰,不过吨位却是十分低,日本的年下水排水量,基本上就是时中国海军所有的军舰排水量吨位了。
即便是轻工业方面的汽车方面,中国同样是没有这样的工厂,而日本每年可以造出9500辆。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兵役制方面,当时的中国也是落后于日本。
中国的军人多半是由中央军、地方军阀组建的专业军人军队,在1937年七七事变前后的总数为170万人;而日本虽然战前的海陆空军总兵力只有40万人,不过全民兵役制战争打响,可以让拥有九千多万人的日本最多动员千万级规模的军队。
日本某臭名昭著神社内的军国主义信仰者
综合上面单纯各方面的指标,可以看得出来中国最终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简直就可以称为奇迹。华夏民族源远流长,人民勤劳、勇敢,虽然小鬼子进中国只是历史长河之中的小小涟漪。不过面对战后日本日渐恢复的军事实力,我们中国人依旧不能麻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