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蜂毒等昆虫毒液过敏是仅次于食物、药物之后导致严重过敏反应的原因。近年来,在国内也时常有蜂蛰后引起严重过敏反应致人死亡的报道。下面我们对蜂蛰后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1、除去毒刺及毒液囊 蜜蜂(有时为黄胡蜂)蛰人后,其尾部的刺会连同毒液囊一起脱离蜜蜂并留在伤者皮肤内。毒液在蛰刺后几秒内释放,因此如果能立即弹走皮肤上的毒刺,或有助于减少注入体内的毒液量。蜜蜂蛰伤一般比较表浅,也未出现过蜜蜂蛰伤后破伤风感染的病例,一般不用接种破伤风疫苗。多数蛰刺不会引起感染,但如果在蛰刺后3-5日,发红、肿胀和疼痛加重或出现发热,提示存在感染,谨慎起见可口服抗生素治疗。 2、无并发症的普通局部反应 大部分人在伤后几分钟内出现的红肿(直径1-5cm)和疼痛可在几小时内消退,可冷敷处理。 3、大局部反应 大局部反应的治疗根据症状而定。据我们了解,尚无研究对比不同治疗。我们的方法见下文: ● 冷敷能够减轻不适; ● 若蛰伤位于四肢,应抬高患肢; ● 治疗瘙痒可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以及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如0.05%醋酸氟轻松或0.05%氯倍他索软膏); ● 口服泼尼松可有助于减轻明显的肿胀,剂量40-60mg,仅给予单剂或用2-5日快速逐渐减量至停药; ●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疼痛。 4、全身反应 蜂毒所致全身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与其他原因所致全身过敏反应类似,首选在大腿前外侧肌注肾上腺素。其中仅以下情况可暂不用肾上腺素,患者被蜂蛰后仅有皮肤受累,表现为全身荨麻疹、潮红和血管性水肿,这是多数儿童(约60%)全身过敏反应的唯一临床表现。16岁以下的儿童预计不会进展为皮肤以外其他系统受累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可暂不用肾上腺素,但一旦患儿出现皮肤以外的症状,或有蛰伤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的既往史,应立即使用肾上腺素。而发生全身反应的成人中,仅有约15%单纯出现皮肤症状,因此建议尽早使用肾上腺素。 5、预防 (1)一些患者每次被蜂蛰后都会发生大局部反应,则在蛰伤后2小时内口服20-60mg泼尼松可减轻该反应。 (2)蛰伤诱发的全身过敏反应可用毒液免疫疗法治疗,这是用于IgE介导反应的经典疗法,但中国大陆目前尚未开展。 (3)出现全身反应者应配备至少两剂的肾上腺素针剂或肾上腺素注射器,并指导如何使用及何时使用。单纯大局部反应者将来发生全身反应的可能较低,可不携带肾上腺素。
相关阅读:
检验报告上有小箭头?先别急着对号入座
做自己健康体重的第一责任人
暑期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 警惕孩子患上干眼症
年纪轻轻就“过劳肥”?6个实用饮食建议快收好
坚持这5个好习惯 高血压病人寿命延长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