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这些被深深钉在
中国的耻辱柱上的条约
在这几天
被网友重新提及
但这次
他们出现的方式
和被提及的角度
和以往大不一样
↓↓↓
原来
中国近代史中的种种血泪耻辱往事
竟然被流量明星的部分粉丝
用来“作梗”花式吹捧!
对此
@中国历史研究院 作出了回应
这个回应代表了我们的心声
↓↓↓
是的!
国耻家恨,请勿调侃!
如今
大国在崛起
但大国的历史永远不会被抹去
因此
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需要思考:
该以怎样的方式铭记历史?
……
这个问题很严肃
也很沉重
接下来
小红(ID:hszs1921)将带你走进那段历史
寻找答案……
一
销烟!
清朝末年
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
被外来的“鸦片贩子”打开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鸦片一传入中国
似乎就成了一种“社会风尚”
上到皇宫贵族
下到平民百姓
大家都深受鸦片的毒害
很多人甚至吃不上饭
也不愿放弃吸食鸦片
鸦片已经让这些人疯狂了
“鸦烟流毒
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鸦片的大量输入
给清政府带来了财力上的巨大损失
每年流失的白银达到600万两
整个社会也弥漫着一股
被鸦片毒害的气息
人们开始不思进取
吸食鸦片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鸦片的巨大危害
终于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
1838年
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
前往广东禁烟
林则徐到达广东后
以雷霆手段
将许多英国商人的鸦片集中
并给予销毁
也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
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
议会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后议会以271支持
262票反对
9票之差
——鸦片战争打响了!
二
耻辱!
1842年,英国侵略军
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
并将炮口对准南京城
△停靠于长江口的英国军舰康沃利斯号
1842年8月29日
清朝政府派钦差大臣
与英国代表在南京
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条约涉及
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
四个方面
主要内容为开放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个通商口岸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关税协商等
其中割让香港岛
让香港这一我国的固有领土
长期处于他国统治之下
成为了香港问题
迟迟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就在这一天
我们丧失了国土
支付了巨额的赔款
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
就在这一天
我们的独立和主权
遭到了严重破坏
曾经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
在被迫打开国门之后
被席卷进了资本主义的大潮之中
开始走向衰败的道路
——“耻辱”二字
牢牢钉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三
不忘!
后来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
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
再到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每一个不平等条约
都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就像一把把利刃
刺进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膛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清政府代表签署《辛丑条约》
于中国来说
这是一段难走、也难忘的路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
始终把反帝反封建
作为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国共产党为废除帝国主义强加在
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时过境迁
沧海桑田
在《南京条约》签订的140年后
1982年9月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访问中国
就香港前途问题
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
并企图让中方接受英国政府
“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
首次会谈
邓小平就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
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
“三个条约有效论”
他毫不含糊地指出: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
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
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
后来
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
“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
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
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
22年前
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
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
100多年来漂泊无依的“游子”
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
曾经的屈辱与不甘
在这一刻
画上了句号
△1997年7月1日零点,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北京市人民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联欢会的人们观看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直播
如今
距离耻辱的《南京条约》签订
已经过去177年了
中国大地上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上去了
国际地位提升了
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
……
但此刻
我们却不能忘记
历史上曾遭受过的践踏和屈辱
△鸦片战争博物馆
回望过去至此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
该以怎样的方式铭记历史?
对此
我们应有24个字作为应答
↓↓↓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永矢弗谖,吾辈自强
国耻家恨,不容调侃!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的曾说道:
“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
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相关阅读:
被藿香正气水送进抢救室?解暑神药吃不对真要命
秋燥易伤肺 秋季如何养肺?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
体检项目 你选对了吗
学习困难门诊能否帮孩子逆袭?家长存在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