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在三次著名的边境反击作战中,我方有一个共同的宣示:不要对方一寸领土,也绝不允许别人侵犯我一寸领土。
1962年10月,我军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发起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初,印度明目张胆蚕食我领土,悍然越过本来就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制造了一系列的边界冲突。
我方一忍再忍,一让再让,但一切努力没收到实效,反被印方认为软弱可欺。1962年10月5日,印度成立专门用来对付我军的新军团。10月12日,宣布要对我动武,相当于向我宣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发起反击,把印军赶回了他们应该在的地方。
【对印自卫反击战,工兵战士罗光燮重伤后滚雷为战友开辟通道,触发五六颗地雷后壮烈牺牲,年仅21岁,追记一等功,被追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我军实际上没有越出自己领土一步。但印军的大溃逃引起其国内与世界的震惊。印度陷入全国性慌乱,甚至将他们的“不结盟”口号也丢得一干二净,心急火燎、气急败坏地向美英求援。
就在此时,我方做了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决定,宣布单方面停火。1962年11月21日,北京发表声明,宣布了三条措施,措施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条,从1962年11月22日零时起,我军全线停火;
第二条,从1962年12月1日起,我军在1959年11月7日形成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第三条,我方在实际控制线我方一侧设检查站,并承诺将检查站位置通告印方。
由于我方的高姿态,两军脱离了接触,局势得到缓和。虽然印方没有响应谈判的建议,但战争毕竟停止了。
【印军王牌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是1962年被我俘虏的印军最高指挥官,被俘后我方每周供应2条烟、半斤水果糖,还安排到沪旅游,遣返回印后,居然官升两级】
中苏之间的边界问题由来已久,沙俄时代就掠我大片领土,“秋海棠”版图被严重蚕食。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之间开始谈判边界问题。60年代两国交恶,谈判搁浅,但我方态度鲜明:既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又尊重历史和现实,互谅互让解决问题。我方还展现了很高的姿态:不要求收回沙俄时期割走的领土。
但我方的积极倡议,没有得到苏方的积极回应。苏方一口咬定,“中苏边界不存在争议”,言下之意,是他们已经吃下去的,一点点也不想吐出来,甚至反咬我对其提出领土要求。珍宝岛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珍宝岛示意图
珍宝岛,原本在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我方一侧,是我无可争议的领土。1969年3月,苏军入侵珍宝岛,我军不畏强敌,坚决予以回击,先后毙伤苏军230余人,毁伤坦克装甲车19辆,我军牺牲71人。
珍宝岛之战,只是战术规模的战斗,影响却十分重大深远。苏军在军力特别是装备完全占优的情况下颜面丢尽,反应激烈。苏军高层主张“一劳永逸消除中国威胁”,在中苏边境大量增兵,还想动用核弹对我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苏联人用这种“大棒恐吓法”,此前曾经吓住了很多国家,然后他们低估了毛主席捍卫领土的坚定决心。毛主席决策,立即在中苏、中蒙边界增兵,全线进入战备,后又开展“深挖洞、广积粮”,发动全国性战备运动。
苏联人不得不慎重考虑,他们的对手是伟人毛主席,是打败过美军的英雄军队,是已经试爆成功的原子弹,如果苏方执意发动大规模战争,无疑将付出巨大而沉重的代价。一旦美军乘虚而入,将坐收渔翁之利,那是他们难以承受之重。
两个拥核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剑拔弩张,苏方的态度急剧变化,回到了谈判桌。谈判过程虽然极其曲折艰难,但最终于2005年,俄方承认珍宝岛是我领土。
对越自卫还击战,从1979年2月17日至3月4日,我东线部队突入越北50至100公里,占高平、克谅山,及河广、茶灵等11座县城及同登镇,歼敌40671人。我西线部队突入越南30至80公里,攻占老街、柑塘,及孟康、沙巴、封土等5座县城,歼敌16481人。
以3月4日163师攻克谅山为主要标志,我军威逼河内的态势全部形成。我方遵循“不要对方一寸领土,也绝不允许别人侵犯我一寸领土”的原则,于3月5日宣布撤军,“不留一兵一卒在越南”,于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
李永安代表作《攻克谅山》,1979年3月4日摄于越南谅山市委大楼。次日,北京宣布撤军
我军没有乘胜进军河内,表明了我方为和平而战的诚意。在北京的声明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正告越南当局,在我边防部队撤出以后,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利。”
我方的克制,没有换来越方的反省。越南在我3月5日撤军时,发布了全国战争总动员,要求18至45岁的男性、18至35岁的女性,全民参加民兵组织。后又反复侵扰我边境、占领骑线要点,导致中越边境战争的时间长达10年。
【1979年3月10日,东线55军163师凯旋回国。该师在历时24天的战斗中,克同登、占谅山,毙敌5293人,俘敌38人,在东西两线我29个参战陆军师中,战绩无出其右】
三次自卫反击战,我们次次胜利,却没有占对方一寸领土,只是捍卫了自身的固有领土。这也成为网上议论很多的一个话题,认为1962年我军在对印反击取得全胜撤军时,只要不后退20公里,现在的态势要好很多;1979年从越南撤军时,我军只要顺势占领边境骑线要点,就不会有后来的老山、者阴山、法卡山、扣林山等边境拔点作战。
从军事上讲,这是有道理的。但凡去过中印边境、中越边境的人,都会有此感慨。尤其是站在茫茫雪域,遥望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沃野,不免扼腕叹息1962年的遗憾。但从政治上看,从承受的国际压力上去感受,从我们当时并不强大的国力军力上去分析,恐怕未必有更好的选择。
历史没有假设。我们的先辈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为我们留下了最好的荫庇。剩下的事业,理当由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去完成!
相关阅读:
被藿香正气水送进抢救室?解暑神药吃不对真要命
秋燥易伤肺 秋季如何养肺?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
体检项目 你选对了吗
学习困难门诊能否帮孩子逆袭?家长存在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