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具体来说就是可以个锤子。
作为世界上不安分的国家之一,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就立志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但70多年过去,有声有色的“印度梦”没有踪影,有声有色的“奇葩”倒是跃然纸上。
鉴于印度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很多砖家叫兽再一次焕发了第二春,拼命地为印度的美好前景站台,坚信有朝一日印度一定能够成为中美俄这样的世界大国。
但在静夜史看来,国土大不代表潜力大,人口多不代表机遇多,口号强更不代表国力强。
且不说印度的GDP增速无法保持更长时间,就是能够保持几十年,印度也没有机会和中美俄比肩,因为以下几个致命缺陷,决定了印度的所谓大国之梦,永远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
1、尴尬的国际地位
和中美俄三国相比,印度虽然国土面积较小,但具备了成为大国的几乎所有硬件要素,特别是人口。
但大国地位从来不是只靠硬件撑起来的,如果没有国际地位这样的软件,所谓的大国地位永远只是徒有虚名。
今天的世界,大国地位的最好象征就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常席位,其一票否决权令世界各国恐惧而又趋之若鹜。
而五常的地位,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自封的,而且靠自己的双手一点点打出来的。
二战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也是当今国际地位的奠基之战,俄罗斯的前身苏联以及美国,通过二战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而当时的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即便有所贡献,也被算入英国的功劳中。而当二战结束,印度义无反顾地脱离英国怀抱后,印度的大国之路就只能从头开始。
虽然没有赶上二战的洗礼,但战后还是有很多能够证明自己实力机会的。比如抗美援朝战争,当共和国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军打翻在地后,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再也不敢轻视我们。
虽然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也在不断地扩张和参与战争,但几乎都是在南亚境内的小打小闹,唯一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即62年中印战争,印度却打得一塌糊涂,在所谓的精锐被我军吊打得怀疑人生后,印度彻底从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上跌落,其好不容易积攒的国际威望也烟消云散。
所以,没有能证明自己实力和地位的荣耀历史,印度注定只能是二流国家。而且最令人绝望的是,因为核武器的制约,大规模战争几乎绝迹,印度即便军事实力爆棚,也没有了施展的空间。
2、无奈的政治体制
印度最引以为傲的,除了高超的摩托车杂技,还有被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的民主制度,印度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民主典范”。
但历史一再证明,落后国家的所谓民主,就和穿着貂皮的乞丐一样,怎么看都感觉别扭。
作为深受英国殖民的国家,印度在30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政治上逐渐被英国统一,经济上英国也为印度兴建了大量基础设施,使之成为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但作为殖民地,英国的所作所为,本质上都是为掠夺印度而服务,这造成了印度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相比于英法等通过殖民掠夺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国家,基础薄弱的印度已然失去了这样的机遇。想要迅速崛起,只能从自己身上想办法。苏联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迅速崛起的重要保证,这种通过国家力量最大限度集中资源的方式,也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先效仿的路线。
但印度从一开始就是倒向西方的,加上印度非暴力不合作方式的独立,使得缺乏革命步骤的印度从一开始就没有进行彻底的阶级换血,更无法确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当新旧势力只能同在一个屋檐下低头时,民主的多党制反而成了最好的办法。
但这种相互扯皮的政治制度,使印度根本没有机会潜心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更遑论建立起自力更生的强大工业体系。虽然印度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但连基础子弹都造不了的大国,手持万国牌武器的大国,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理念的大国,无论何时也不可能支撑印度成为真正的大国。
虽然印度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但这种杀敌1000,自损1200的恐怖杀器,一旦启动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即便到了万不得已也不会轻易启动。
缺乏强有力的核心,是印度崛起的最大障碍,虽然独立后的印度一直在致力于消灭土邦,增强中央权威,但想要形成强有力的国家力量,印度需要走的路还太长太长。
3、绝望的国际环境
今天的印度,作为武器贩子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一直是美俄等国的座上宾。作为回报,这些大国对印度在南亚地区的频频僭越也视而不见。
但是,武器的交情永远比不上交情的武器,况且相比于美俄日两国,悬在印度头顶的中国才是令印度绝望的存在。
62年战争结束后,尽管我国再度放弃了藏南地区,但占据了中印边境所有的制高点,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尤其是对印度的咽喉要地西里古里走廊,随时可以来一个“切除”的外科手术。
更令印度绝望的是,我国和巴基斯坦结成同盟,使克什米尔成为印度难以逾越的天堑,中巴两国在东北和西北方向对印度的压制,使印度长期处于胆战心惊的阴影之中。
而相比于险恶的地缘环境,由种姓制度带来的特立独行令印度更加绝望。
虽然今天的印度人口超过13亿,有着数量庞大的青壮年劳动力。但因为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使得社会阶层的流动长期停滞,根本无法发挥人口红利的巨大优势,这意味着印度始终难以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更无法深度参与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比之下,印度周边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纷纷利用人口稠密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承接资本主义的产业转移获得了巨大发展,印度再一次被远远甩在身后。
应该说,作为一个志向极其远大的国家,印度从独立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非常努力,比如对外扩张领土,改善国际环境,对内消灭土邦,缓和社会矛盾等。
但就和猫咪再努力也成不了老虎一样,印度作为英国殖民者的“杰作”,从一开始英国就没有给印度留下成为世界大国的基因。这种先天性的缺陷,很难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过来,所以印度想要成为真正的大国,除了进行彻底的内外换血,彻底扫除英国殖民者的影响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血与火的淬炼,可惜,这对于印度而言,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今天的很多人片面强调印度GDP的高增长,殊不知印度这种自卖自夸的统计方式掺杂了太多的水分。而且即便印度真的能够不断增长下去,因为没有与之匹配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印度奇迹”随时可能被彻底扼杀。
所以,想要成为中美俄这样的国家,想法是好的,也是值得鼓励的,但成功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
2014年,印度人口高达12.95亿。三年后,2017年印度人口增加到13.26亿人。印度的人口几乎是不受控制的增长着。虽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人口总数对国力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不然为何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强国政府为了鼓励大家多生孩子,这般殚精竭虑。
印度是一个很有恒心的国家。光辉战斗机、阿琼主战坦克、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等印度国产装备研制建造工作,动辄就是十余年,甚至几十年,很多项目的时间跨度都可以创世界纪录了,而且这些武器不是完全意义上印度的国产武器,绝大多数都是用国外产品攒出来的“组装货”。世人也经常拿拿这些武器项目来调侃印度。
不过,印度那种对于军事工业现代化、自主化的执着;以及哪怕被全世界嘲笑,也依然要咬牙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财力推进项目前进的坚韧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使得印度可以左右逢源,在各个大国间游刃有余。而且数千年的文明史,使得印度对周边国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斯里兰卡,缅甸,马尔代夫等国,印度都曾经或多或少去趟过浑水。此外,印度前英国前殖民地的背景,又使得印度可以轻易进入西方世界。以上种种条件,使印度拥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不用时刻担心被打压,甚至还可以从各大国那里都能获得可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支持。
总的来说,印度没有想得那么不堪,只要印度自身不出现大的问题,给印度一定的时间,印度肯定是能成为世界大国的。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印度不可能成为中美俄这样的大国;
比如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英国的宪章运动,苏联的国内战争,通过革命战争,消灭了阻碍发展的最大反对派,统一了全国意识,全国一盘棋才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
很遗憾,印度没有经历残酷的革命,连他们的独立都不是血拼出来的!是通过所谓生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英国人寸步难行,才实现印度独立的;
独立之后的印度,只是承接了英国的统治架构,并没有做深刻的改变,各地土邦依旧是各地的管理者,矛盾依旧错综复杂!甚至有人开玩笑,如果不是英国,印度还不会成为一个国家,而是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土邦国!
比如英国以少胜多,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法国的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战争,美苏的二战,这些都是大国立威之战,大国底气的来源!
印度呢?只是跟随宗主国英国一起作战,没有独立完成一个大战役的胜利!英国殖民地军队最有名的应该算澳大利亚第九步兵师守卫北非要塞托卜鲁克一个月,阻挡了隆美尔进军埃及,为隆美尔克星蒙哥马利赢得反击的时间;
印度军队不仅对英军没有太大贡献,反而在关键性战役中出现很多逃兵,俘虏兵,比如日本进攻马来亚的时候,14万英军被7万日军一击即溃,因为大部分士兵来自印度!
这些被俘虏的印度军队甚至成立了跟盟军作战的军队!当然,做完英军的猪队友,跟着日军后面,也同样是猪队友!
比如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苏联经历过快速工业化进程,美国更是科技,教育,工业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典范!
但是,印度的很多行业技能严重缺乏,虽然印度可以造出原子弹,发射卫星,编写软件,但基础性的东西,比如消费品,电子元器件,都难以有竞争力,形成巨大的产业缺失!相互之间的影响,便有了几十年才设计制造出来的光辉战机,阿琼坦克!
基础建设方面的低效率严重拖累了印度面貌的改变,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印度各行业的发展!
目前印度面临的外界环境相对宽松,比如印度可以买除东方大国之外的各国武器!印度可以大量仿制西方的专利药,欧美也没说印度侵权!
为何?因为印度地处南亚,跟欧美国家没有地缘政治利益冲突,况且印度跟东方大国有过节,可以被利用来对付和拖累东方大国!
一旦印度真的发展起来,目前是GDP世界第七,如果发展到第三的话,欧美国家必定会放弃扶持印度的政策!转而打压印度继续前进,对欧美构成重大挑战!就跟目前打压围堵东方大国一样!
在当今世界上,美国、俄罗斯、中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世界级的大国,但印度却是梦想跟随其后,也能成为世界大国。早在1947年,印度独立之时,就想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为此印度奋斗了七十多年,实际上,印度现在全球190多个国家里,的确也是最有可能成为中美俄一样的全球大国的国家。不过,希望归希望,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印度前面的道路还很长。
我们说印度有希望成为继中美俄之后的世界级大国理由有三个:第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10年前,印度的GDP还在全球前十名左右徘徊,2018年已经跻于于全球第六强。根据世行的预测,2030年左右,印度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最近10年来,印度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达到7.5%,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发展,确实也不容易。
第二,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3亿。印度人一直在梦想,未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虽然,联合国五人常任理事国对于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数量没有异议,但是这个梦想一直没实现。因为联合国的大规模改革始终没有推出,安理会的改变尚在酝酿之中。如果安理会扩容,可以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标准有以下几个:1、具有代表性;2、公信力;3、国际贡献,这几个标准印度都符合。现在只是要扩充一下联合国亚洲常会理事国席位就可以了。
第三,印度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是领军国家,与东西方的关系都不错,在世界上人缘也不错,而且还是联合国维和部分派出数量前三名的国家,为国际社会维持和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正是因为印度与西方国家关系较好,再加上印度年轻人众多,拥有廉价劳动力,所以西方国家的投资往往愿意投资印度。近年来,印度经济能保持中高速发展,与海外投资进入印度是分不开的。
不过,印度虽然离开世界级大国很近,但是这个目标似乎又遥不可及。首先,与中美俄三国相比,印度国土面积虽小,但在人口数量上已经具备了大国的标准。不过,在13亿印度人口中,有9亿多是农民,而且还是处于贫困状态,这既造成了印度贫富差距的两极分化严重,而且拥有近10亿的贫困人口,会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拖累。同时,印度虽然耕地面积不少,但如果继续保持高生育率,贫困加剧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未来带来重大的威胁。
再者,印度奉行西方的民主政治,提倡的是多党执政制,这就导致了各党派之间相互扯皮,最终一项项重要的经济改革措施给拖延了,印度国内政府机关效率极低,腐败现象严重,并不利于印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印度的制造业比较落后,由于人口众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印度除了做假药、IT技术、软件开发等领域做得还不错,印度并没有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工业体系。印度的军力非常强大,但是这个却是连基础子弹都造不出的大国,军队手持的却是万国牌武器。
最后,基础设施极度落后,导致印度经济发展受阻,要想成为世界级大国,印度还有很长路要走。印度人出行还是坐英国殖民时期的老旧火车,印度当然也造了一些新时代的火车,但是新型火车占比实在太少。印度的众多高速公路很多是简易的土石路。即使在印度重要城市里一到夏季高峰期,经常是停电停水。遇到雨季,城市排涝也成问题。更搞笑的是,印度穷人太多,穷人也要用电,只能找附近的高压线直接将电线拉到自己家里,印度人胡乱布线,造成线网密布,这也是城市一大景观。而这又是其他世界大国所不曾有过的事情。
如果按照人口数量和GDP世界排名,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来看,印度早已成为一个地区性大国,但是印度要想成为世界级大国,恐怕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因为,社会贫富差距较大、性别歧视、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都是印度成为世界级大国的绊角石。目前,虽然印度的人口红利正在释放,但印度年轻人劳动技能普遍不高,需要给予大量机会去培养,才能转化为劳动生产力。所以,印度经济要想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靠人口红利也是不靠谱的。印度现在似乎离中美俄这几个世界级大国很近,但是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级大国却又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印度是国际社会190多个国家里,最有可能成为中美俄一样的全球大国的国家。
但不是说有可能就一定成为现实,印度前面的路很长,甚至还有很多坑。
这些问题不解决,别说成为世界大国,就是目前的发展成绩也可能被抹杀。
木叔谈几个方面: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2030年左右,也就是再隔1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超越日本。这将是印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其实目前印度的GDP发展水平也已经很高,速度也很快了。10年前印度的GDP还再全球前十名左右徘徊,2018年已经跻身于全球第六。
最近10年来印度的平均经济发展速度是7.5%,这对于一个12亿的人口大国而言,确实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也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应该对印度的经济成绩感同身受吧!
联合国的大规模改革始终还没推出,特别是安理会改革还在酝酿。
但毫无疑问,扩大安理会改革数量是各界的共识,即使联合国五常也没有异议,只是认为应该在否决权等问题上多讨论一些时间。
如果安理会扩容,哪些国家能进去?
有几个标准:1)具有代表性;2)公信力;3)国际贡献。
这几个标准印度都符合。亚洲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有一个席位,发展中国家也只有一个席位,显然印度又是亚洲国家又是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
印度是第三世界领军国家,和东西方关系都不错,在世界上人缘很好;还是联合国维和部队派出数量前三名的国家,特别是印度维和女兵数一数二的人数,为国际社会做出了贡献。
所以,印度是很容易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成员的国家。
印度目前有大约9亿多农民,而且很多还是贫困状态。这会给印度发展带来很大拖累。
当然随着国家发展,贫困问题也逐步在解决,不过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印度的高生育率问题根深蒂固。
印度绝大部分人信仰印度教,这个宗教讲求多子多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类似的情况更严重。
印度国土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但人口承载似乎日益严峻。很快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顶多需要5-8年时间。
虽然印度耕地面积不少,不过这么多人口如果随意出生,在伴随女童受到歧视,贫困加剧还是对经济未来的最大威胁之一。
印度的潜力,或说它的竞争力来自于哪里呢?
网上的分析很多,吧啦吧啦一大堆,但在笔者看来,印度的潜力只源于一个方面——人口。
(▲印度美女)
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谈某个国家的竞争力的时候,当然要讲它的独到之处,而不能泛泛而谈,讲那些其他新兴国家也都具备的因素。
而印度能够区别其他任何新兴国家的独特因素就是人口。
印度很快就要突破14亿人口了,这对于国土面积只有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来说,可以用拥挤这个词来形容了。
人口多有两个优势,一是劳动力充沛,劳动价格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二是消费市场大,可开发的内需市场空间大。这也就是常常听人提起的“人口红利”,中国也享受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人口红利,美滋滋。
但是人口多,也意味着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加上印度宗教文化矛盾复杂,种姓阶级冲突十分突出,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可分配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广泛,这些矛盾只会进一步加剧,并且产生十分严重的内耗。
所以印度是不可能像中国那样保持一个稳定的国内发展环境的。
(▲印度人口众多,尽管可以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但在社会治理方面会面临挑战)
首先它是一个英语国家,和世界主要大国更亲近,其次,印度的政治制度更接近于西方大国,得以保持一个更宽松的国际环境。但是那是指远的,印度的周边就没那么友善了,且不说你死我活的巴基斯坦,北方的巨邻也虎视眈眈,再加上美国等大国对潜在的竞争对手保持着天然的警惕心理,像日本这样忠诚的国家都在八十年代被美国狠狠修理了一顿,印度这样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想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是痴人说梦。
一个世界性的大国,必须有能力对某些国家产生决定的影响力,甚至能够完全掌控其命运,但是我们看到,印度对自己周边的弱小国家,比如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影响力都十分有限,更不用说更远一些的国家了。缺乏统一的长期盟友在国际上为其发声,地区大国或许可以担当,但世界大国就差远了。
(▲印度总理莫迪,他给印度规划了美好蓝图,但依然任重道远)
印度一心想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增强在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但是当前的五常国家对此都不是很热心,这不难理解,因为印度的立场摇摆不定,加上它的体量庞大,五常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把握搞定它,让它成为自己忠诚的盟友,既然你未必和我同一条心,我为什么要让你进来稀释我们的权力?
没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头衔和一票否决的权力,印度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
相关阅读:
被藿香正气水送进抢救室?解暑神药吃不对真要命
秋燥易伤肺 秋季如何养肺?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
体检项目 你选对了吗
学习困难门诊能否帮孩子逆袭?家长存在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