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政治生涯进入终章时,德国政坛逐渐显现修复与美国关系的趋势。
默克尔生于1954年7月,2005年底至今一直担任德国总理,将于两年后退休。长期以来,不管是在她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内还是联合政府内,公开高调与她唱反调的人不多。虽然德国在西方阵营,但默克尔对中国采取较为务实的政策,尤其是十多次访华,是现任西方领导人中最多的。
而且默克尔明显不满现在的美国政府,2017年甚至还说欧洲不能再依靠美国。2019年上班年某次她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见面冷淡交谈,连手都没握。
2017年9月,默克尔在一次选举造势活动中。(来源: Picture Alliance)
默克尔2018年10月已明确表示,这个任期结束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她开始逐渐放权,将工作中心放到欧盟事务上。她提拔亲信、现任德国国防部长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简称AKK)担任基民盟主席。一些更年轻的面孔进入领导层,一些曾经受她排挤的老人物,也重新站到了政治舞台前排。
渐渐地,这些人开始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姿态。AKK上任以来支持率持续下滑,为了扭转局面,她刻意与默克尔保持距离。一些曾受默克尔排挤的党内亲美派政客,重新在政治上活跃起来。
对华政策是衡量西方政客的一把标尺,这些政客与默克尔的务实态度不同。AKK曾说,希望加强德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加强与亚太地区伙伴国家合作,从而反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实力。
而对华为的态度更能说明问题。默克尔多次表态不会把任何特定供应商排除出5G网络建设。但党内对此反对意见很多,一些人发起提案,将此事决定权由政府交给了国会。
2019年11月22日,默克尔和她一手提拔的接班人AKK在基民盟全国大会上。(来源: Picture Alliance)
这个操作,实际上是将决定权从总理府转移到了国会,削弱了默克尔对此事的影响力。
而在政府内,不同于默克尔的声音也在增大。本届德国联邦政府由基民盟和德国社民党组成。社民党已对国会通过排除华为表示乐观。社民党籍贯外交部长马斯一向与默克尔不和,他也是坚持排除华为的代表。他虽然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但最近明显开始修复德美关系。11月初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德,马斯全程陪同,大加赞赏美国跨大西洋关系。
2019年是柏林墙倒塌30周年,也是北约成立70周年。德国各界许多人士都借机修复受损的德美关系,蓬佩奥此行获得了很多热烈的掌声,公开的批评声音几乎没有出现。德国继续大幅提高军费,向北约规定的占国内生产总值2%的目标迈进。德国继续强化北约核心成员的角色,承担的北约预算将大幅提升,达到与美国同样的水平。
美国近日制裁俄罗斯向德国输气管道“北溪-2”项目,默克尔等人予以谴责。但是也有不少人理解美国的关切,对德国加强对俄罗斯的依赖表示担忧。而且德国明确表示,不会对制裁采取反制措施,而是要加强对话。
德国政治出现这种新迹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这些政治人物希望通过亲美谋求政治前途。虽然默克尔培养AKK为接班人,但仍可能出现变数。AKK在党内的地位并不稳固,对她有可能形成挑战的,基本都是亲美派人物。
德美关系因特朗普的特立独行而遭受破坏,但特朗普上任将近三年后,德国从最开始的错愕,到现在逐渐摸清了他的行事方式,也知道了美国的战略意图,与德国相关就是加强欧洲自身防务责任,强化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遏制。
德国政界主流本来就希望加强防务责任,只是不想跑得太快。而对俄中强硬,也一直是德国亲美派的愿望。默克尔的逐渐退去,让亲美派人士看到了上升的希望。
2019年11月8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柏林发表演讲,大肆攻击中国。(来源:作者自己拍摄。)
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论德美关系曾遭受多大破坏,德国一直是西方阵营的重要成员,这个事实不会改变。在处理德中关系时,这种“对方阵营”的观念偶尔会减弱,但不会消亡。从默克尔到各党派议员,从学术界到经济界,呼吁欧盟团结起来,制定共同应对中国挑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德国政治出现新趋势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德国对中国的评估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中国更加强大,更加自信,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是世界体系几个世纪来前所未有的剧变,而传统西方强国感到了危机甚至威胁。
在德国,中西“制度竞争”概念越来越流行。德国政界、学界和社会主流民意对中国制度抱有怀疑态度。随着中国的日渐崛起,在经济和科技等一些领域赶上甚至超过德国和西方,这种怀疑态度,又会衍生出对中国的恐惧。
这种新趋势,可能会影响中德关系。在经济上,德国可能会通过复杂的法律和技术等壁垒,将华为等中国企业排除出德国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否决中国收购德国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要约,后者的类似案例已在逐渐增加。
在政治上,德国许多政治人物都曾呼吁,欧盟制定统一的对华政策,防止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单独往来。2020年下半年德国是欧盟轮值主席国,默克尔明确表示,欧中峰会将是这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战略和安全领域,德国已开始寻求加强与亚太和非洲国家合作,德国对非投资增长迅猛。德国还宣布,2020年将派遣军舰参加南航航行自由行动。
然而德国态度的转变,甚至欧盟对华强硬,是不会影响中国崛起发展进程的,毕竟现在的中国,经济体量已是德国的三倍左右,而欧盟也处在内外交困之时,自顾不暇。
中国如何应对?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就让别人说去吧。
相关阅读:
被藿香正气水送进抢救室?解暑神药吃不对真要命
秋燥易伤肺 秋季如何养肺?
立秋之后如何健康养生
体检项目 你选对了吗
学习困难门诊能否帮孩子逆袭?家长存在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