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

学龄前宝宝篇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交往能力,并逐渐形成是非观。所以,家长要加强规则建立,让孩子知道他们不同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同的后果。

  制定规则如果父母想培养一个有同情心的孩子,父母本身也应是富有同情心,关心自己父母的人。但父母自己以身作则还是不够的,有时候需要给孩子制定规则。对于那些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对于有些行为,诸如:打人、说脏话,是要严格禁止的,即使是在孩子生日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不允许。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允许破坏。

  提供帮助每天吃完饭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小区里面,出去的时候遇到邻居也要主动打招呼,要告诉孩子爱周围的人,即使是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关心他人、热爱他人的感情不是自发就能形成的,而是与父母的不断要求和督促分不开的。比如:遇到老弱病残行走不便时要主动上前帮忙等等。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关心人、热爱人的良好品质。

  热爱小动物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关心小朋友有时,周围邻居的小孩不当心碰痛了,孩子见状却哈哈大笑。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幸灾乐祸”。孩子是被邻居小孩突如其来的表情动作惹笑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当赶紧说:“哎哟,某某小朋友碰痛了,真可怜啊!上回你不当心撞在桌角上不是也很痛吗?”孩子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验,会止住笑的。家长可以建议孩子去关心那个碰痛的小朋友,问问他还痛不痛。经过几次类似的行动之后,孩子一般对小朋友的苦痛就会比较同情、关心了。

  也许孩子从出生开始,无一天不受着家庭和环境的各种影响,其脾气秉性的形成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正所谓,IQ重要,EQ更重要。

  其中孩子的同情心是构成完美个性、良好品德的要素之一。同情心的培养也要从小开始,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尤为重要。

  孩子的同情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痛苦的关心和安慰。

  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发展,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同情心的人往往性情怪异,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不懂关心人、没有同情心的人,心里没有晴天。因为这种人心里没有别人,也就没有理解别人的能力和习惯,他不能接纳别人,别人也不容易接纳他。可是人在社会上生活,又不能离开别人,否则就不会在社会上生存和有什么发展,你说这样的人痛苦不痛苦?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娇生惯养的现象,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了养尊处优,因而往往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记得我家乐乐3岁的时候,在我收拾屋中旧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我儿时玩的布娃娃,由于时间久远,布娃娃已经破旧不堪。我家乐乐却像发现了宝贝,拿住不放,可能是没有见过那个时代的布娃娃吧。突然,她对我说:‘妈妈,娃娃怎么没有眼睛,衣服怎么也破了?’我这才注意到,这个布娃娃已经严重残缺,看着女儿那略带悲伤的脸,我告诉她:‘这个娃娃很久以前被邻居的狗给咬坏了’。乐乐小声嘀咕着说:‘娃娃会有多疼呀’。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好机会,于是对乐乐说:‘乐乐,我们一块把它修好,好吗?’乐乐痛快地答应了。”

  ——是的,孩子其实从一出生开始,就在学习各种情感,而同情心往往与生俱来。由于幼儿富于想象,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包括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表示同情,甚至玩具狗掉在地上,孩子也会一边帮它揉一边说:“摔疼了吗?我帮你揉一揉。”不过,孩子的同情心有个体差异,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个小朋友摔倒了,有的会跑过来,有的则会很冷漠。但是孩子的同情心会相互感染,如果一个小朋友上前去把他扶起来,其他的小朋友往往也会上前去扶。

 但同时,由于孩子比较小,他们在表现同情的时候有难免表现出很多过激的攻击性行为,比如:虽然同情小猫,但有时为了不让猫到处乱跑,会揪住猫的尾巴,诸如此类的行为。按照生态学理论的解释,攻击是人的本能的反应,这种本能必须靠道德的约束才能加以压抑。少数孩子表现出来的残忍行为,显然与他们认知能力和道德观念薄弱有关。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要增加培养善良情感的内容,压抑本能的攻击性。

  让孩子拥有能够理解并友善地对待他人的能力,在这个日益竞争和浮躁的社会中是越来越重要了。教给孩子这些东西不是上一两次课或者参观几次动物园就能解决的,需要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来教育,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冲突,如何随着孩子能力的增长而理解他人和为他人着想。 随着日常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些孩子就会慢慢地理解别人的感受,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形成自己的性格。

  低龄宝宝篇对于低龄宝宝,由于智力和行为还未发育成熟,情感发育也不健全,培养这个阶段的宝宝要从培养礼貌着手,下面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温柔地触摸对于低龄的宝宝,在玩耍时想对其他的宝宝表现出友好,但抓其他宝宝的时候却很重。这是因为不理解触摸的意义,家长要用手触摸宝宝示范给他看,知道触摸是一种爱,而用力抓就是愤怒的表现或是不礼貌。要让宝宝在切实的感受中理解触摸也是一种情绪表达,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轻柔地说话孩子将从父母那里学会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关心别人。当孩子疼痛的时候,会受到家长加倍地呵护,父母说话的语气也会充满了关心与焦急,这本身就会让孩子明白如何关心别人。在幼儿园,别的小朋友哭了,另外的小朋友去安慰一下,可能要比老师关心更好。但是由于低龄儿童的记忆比较短暂,所以家长要不断地重复以加强孩子的记忆,以使孩子真正掌握。


相关阅读:

把爱藏起一半
让孩子具备良好的品质
如何改掉宝宝的不良行为
教你培养孩子爱劳动的策略
9计绝招让孩子听话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