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成药 ①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脾虚者)。 ②柴胡疏肝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气郁滞者)。 ③龙胆泻肝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胆湿热者)。 ④阴虚胃痛冲...
妇女每逢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胁肋部作痛,或伴胀满不适,月经过后逐渐消失者,称为“经行胁痛”。两胁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故胁肋作痛多与肝胆二经有关。 (1)肝郁气结:情志不舒,或暴怒伤肝...
(1)中成药 ①舒肝止痛丸,每服9克,日服2次。 ②柴胡疏肝丸,每服9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③金沸止痛丸,每服10克,日服2次。 ④元胡止痛冲剂,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
根据“通则不痛”之理,施以疏通经脉之剂,并针对病机不同决定具体治法。 (1)肝郁气滞:经来前后胸部胀痛,连及乳房、胁肋。精神抑郁不舒,或急躁易怒,嗳气频作,月经不畅。舌红苔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妇女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胸部疼痛,甚则连及乳房、胁肋部痛,经净后逐渐好转,随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称为“经行胸痛”。“痛则不通”,胸痛之形成多由胸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引起。 (1)肝郁气滞:平素性情急躁易...
(1)中成药 ①耳鸣耳聋丸,每服5克,日服3次。 ②通窍耳聋丸,每服6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肝火上冲者)。 ③杞菊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 ④耳聋左慈丸,每服6克,日服3次(上方适用于肝肾...
妇女每遇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耳内作响,如闻蝉鸣,或如潮声,或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经净后逐渐恢复正常者,称为“经行耳鸣耳聋”。本病发生常与肝、脾、肾、胆、胃等脏腑病变有关,尤其与肝,肾关系更为密切。耳为...
(1)中成药 ①四神丸,每服6克,日服2次。 ②附子理中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脾肾俱虚者)。 ③金匮肾气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④香砂养胃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
妇女每值行经则自觉口中唾液过多,或频频不自主吐唾者,称为“经行多唾”。本证多由脾虚、肾虚,或脾肾俱虚而致。 (1)脾虚胃寒:恣食生冷,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失养,致脾阳不振。脾主中州,阳虚气弱,运化无权,经行...
(1)中成药 ①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郁脾虚者)。 ②补中益气丸,每服6克,日服2次。 ③香砂养胃丸,每服6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脾虚失敛者)。 ④藿香正气水,每服10毫升,日服2...
(1)脾虚不敛:脾胃素虚,或过食生冷,或虫积为患,损伤脾胃,以致脾气亏虚,经行则脾气益虚,因气虚失摄,而口中流涎。 (2)脾虚肝郁:脾气本虚,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以致肝脾不和,水湿留滞中焦,经行脾气益虚之时,上泛而流涎。 ...
妇女每逢月经来潮,口中流出水样涎沫,经净后自止,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流涎 ”。经行流涎主要责之于脾。
(1)中成药 ①苁蓉补肾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肾虚精亏者)。 ②六味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肾阴不足者)。 ③金匮肾气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肾阳不足者)。 ④人参归...
妇女经水两月一行,或三月一至,甚则半年一来,没有一定规律者,称为“月经稀发”。本病应与闭经相鉴别,本病是在不用药物的情况下月经能够自至,而闭经则是在应用药物诱导后方可来潮。本病多责之于先天不足,肾虚精亏,或脾...
月经稀发是指月经周期后延,不能按期来潮,有学者认为月经周期在36天~6个月之间者为月经稀发。本病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卵泡发育迟缓,以致迟迟不能达至成熟阶段。其中有些患者可以是稀发排卵,从基础体温(bbt)记录可发现...
食疗法调治闭经的优势颇大,兹举出几则食疗处方,供闭经患者参考。 (1)鳖1只,鸡1只。煮熟食用(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2)枸杞30克,兔肉250克。共煮汤,调味服食(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3)当归...
从许多期刊、读物当中,介绍能够治疗闭经的简便方药非常多。我们结合临床体会介绍以下几则处方。 (1)泽兰30克,当归、芍药各20克,甘草6克。共为细末,每服10克,日服2次,水冲服。 (2)当归15克,益母草30...
慢性宫颈炎是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引起的,所以平时应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病原体侵入。 采取好避孕措施,尽量避免多次人流对宫颈的机械性损伤。同时妇科手术应找有经验的医生,操作要无菌,轻柔,防止医源性...
中医治疗慢性宫颈炎是采取内、外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内治即辨证分型论治,外治包括局部上药、熏洗及阴道冲洗等。 内治法: (1)脾虚型:治以益气健脾,除湿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
慢性宫颈炎属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范畴。它的发病机理是因湿邪为患,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为病。湿邪的产生或因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或因肾虚失固,封藏失司;或因摄生不慎,感受外来湿邪。故本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