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灵口服液”是在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治疗多动症的有效方剂——静灵丹的基础上产生的治疗多动症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的专用药物。其主要成分有:熟地、山药、女贞子、五味子、茯苓、丹皮、泽泻、远志、龙...
李教授认为本症病机从宏观上讲,是痰热动风,多因患儿素日心脾不健,易受七情所伤,积忧久郁,更损心脾,气滞津聚,结为痰浊,痰气郁而化热,引动肝风,故见肌肉,犯及神明,心失守舍,故动作不能自主。治疗以豁痰镇惊熄风为常法。...
治疗多动症常用的中成药包括传统古方及现代研制新药两种。 用于多动症的传统古方有:①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孔圣枕中丹,适用于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多动症;②柏子养心丸,适用于心气虚证多动症;③归脾丸,...
滕老认为本病属中医“”证,多因阳有虚而致筋脉失濡,故见躁动不可自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与心经也有一定联系。治疗用滋肾平肝法,方用:生牡蛎、珍珠母、白芍、女贞子、枸杞子、夜交藤。加减:阴虚不足,加熟地、...
朱锦善教授根据多动症患儿动有余而静不足的特点,结合其临床症状,认为本病乃肝旺有余、心神失宁、脾运失调的证候,尤以心肝有余者占大多数。他报道,运用中药“益脑宁”(水丸)治疗本病51例,总有效率达76.5%。该药主...
1961年首次用氟哌叮醇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有效率70%左右,此药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叮醇对每个病例的有效剂量是不同的,要根据每个病例达到最大疗效而副作用最小去调整剂量。一般开始剂量为0.25mg,为了减少发...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西医病名,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确定。目前西医治疗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未报告。神经阻滞剂能较好地阻滞多巴胺受体,从而控制抽搐等症状,其中最常用被公认为较肯定的药物是氟哌叮醇、泰...
(1)按中医证候学统一病名、统一分型、统一治疗原则、统一疗效评定标准。 (2)建立动物模型,探讨本病中医理论与生化、病理变化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相关实验依据。 (3)中医人员掌握正确的西...
中医在治疗本病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大宗病例疗前疗后的观察总结对比,及实验室研究;没有统一病名及病因病机认识;没有规范分型论治;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观察指标多为宏观症状,没有量化...
我国中医古代医籍对本病无特异记载,15年以前少有报道。近15年来逐渐对此病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多认为涉及脏器是肝、脾、心、肾;风、痰为其主要致病因素,并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优势,在疗...
(1)珍珠粉:每次1g,3次/日,有镇惊安神作用。 (2)蝉衣粉:将蝉衣适量焙干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次2g,2次/日,有祛风止惊,安神作用。 (3)银花、菊花、胖大海泡茶饮:用上药各3g,开水冲泡,每日1剂,当茶饮。有消...
(1)静灵口服液:5岁前10ml、5岁后20ml,2次/日,3 0日1疗程,连服2~3疗程。用于肾阴不足者。 (2)六味地黄丸:10岁以前1丸,2次/日;10岁以后1丸,3次/日。连服2~3个月。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动者。 (3)归脾丸:10...
患儿面部肌肉抽动,挤眼,龇牙,颈部四肢抽动,间歇发作时间较长,病程达数年之久,患儿自觉无所苦,夜间多梦,胃纳不佳,自汗盗汗。查体见面色萎黄,肌肤不实,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此类患儿多为肝强脾弱,本虚标实,虚则血虚不能温养肌...
抽动-秽语综合征辨证为脾虚挟湿时,可用二陈汤加减治疗。二陈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燥湿化痰的常用方。历代医家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痰证和内科疑难病。二陈汤由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组成。具有...
肌群抽动伴有面色红赤,性情急躁,异常发音高亢有力,纳呆便干,舌质红,苔微黄,脉弦,病情反复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此乃肝气郁结,情志不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所致,治宜疏肝理气解郁。当用柴胡舒肝汤。主要药物:柴胡、枳壳、香...
(1)一般蛔虫症 表现为反复阵发性绕脐腹痛或反复脐周隐痛,喜揉按,食量或多或少,或嗜食异物,夜寐不安,磨牙,挖鼻,咬指甲,有吐蛔、大便排虫史,甚者嗜食泥土、生米炭灰等物。多数患儿面部有淡白斑迹,巩膜有蓝色斑点...
蛔虫症好治不好防。好治是说优质的驱虫药疗效好,副作用少。不好防是说蛔虫卵经过许多途径都能进入人的肠道,例如经过污染的食物、污染的双手、污染的水源,都能造成感染。所以预防初次感染、重复感染都很重要。因...
许多家长,特别重视孩子面部上的虫斑(单纯糠疹)、眼睛上的巩膜蓝斑、手指甲上的白斑,和嘴唇内侧面的粟粒点,其实这些局部改变与肠蛔虫病的关系不大,不能仅凭这些改变就认定孩子肠内有蛔虫。最可靠的证据,是孩子近期...
蛔虫生活在人的小肠里面,由于虫体活动刺激肠壁,小儿经常发生腹痛,多在脐周,疼痛不定时,疼时喜欢揉按。由于很多虫子在肠道内与小儿争夺营养,小儿营养就不足了,从而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可以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由于蛔...
蛔虫成虫,一般生活在小肠,每条雌虫每次产卵约20万,这些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受精卵在合适的条件下,逐渐变为有感染力的虫卵,通过各种途径,被人吃到肚里,在小肠里面虫卵脱壳,变为幼虫,穿过肠壁进入血流,长途跋涉,移行到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