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的孩子,骶管弯曲度还没形成,直肠处于垂直位,就是说直肠没有骶骨支持,所以腹腔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直肠就容易往下滑动,这是婴幼儿容易脱肛的主要原因。肛提肌和骨盆底肌薄弱,直肠粘膜粘附在肌层上,但粘附力弱,...
    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病程较长,如果发现患病就停学 ,势必影响患儿学业。所以,当患儿症状不重,如只有眼、鼻、口动作或四肢肌肉抽动不影响拿笔时,都应主张正常上学。医生应以适当的方式告诉患儿家 长及老师,其异常...
    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抽动症状可在4~6个月内减轻并渐被控制。一般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及时治疗至青春期大部分可渐缓解,只有少数延至成年,直至终身。实践中见到,女孩比男孩症状缓解慢;症状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如伴...
    (1)上下正视:睁眼和闭眼各上、下看6次,上看呼气,下看吸气,6次为1节,共做6节。     (2)左右斜视:睁眼和闭眼各左右看6次,从左到右吸气,从右到左呼气,共做6节。     (3)上左下右斜视:睁眼和闭眼各从左上方到右下...
    据气功杂志报道,有人用以下方法治疗手臂抽动有效。具体方法是: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练功。先静坐床上5分钟,两手向上伸平,四指靠拢伸掌,掌心相对;然后由掌握成拳,再由拳变成掌,连做20次;接着两手侧伸,掌心向下,动作如上,...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抽动发作频度大多数与精神紧张有关,精神刺激还可诱发或加重。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气功疗法是较合理的。不管哪类气功,均要放松肌肉、放松思想、排除杂念、意守丹田。从气功角度看,抽动-...
    药物组成:天麻、钩藤、地龙、胆南星各15g,防风20g,人指甲5g,珍珠粉10g。     制作方法:将上药前6味放入砂锅内焙干,研成细末,再加入珍珠粉混匀装瓶备用。     操作方法:先用温水将肚脐洗净擦干,再将制好的细末...
    主穴:肝、神门、肾、脑。     辅穴:脾、胃、皮质下、枕。     随症配穴:头面部抽动明显者加面颊、额;上肢明显者加肩、肘;下肢明显者加膝、髋;躯干抽动明显加胸、腹。     施术:以75%酒精消毒耳廓,取0 ...
    治疗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双侧内关、神门、灵道、风池、太阳、率谷各1分钟;推小天心,清心经、肝经各300次,分推坎宫10次。     用上法治疗21次,睡眠恢复正常。症状好转,继续治疗10次,基本恢复正常。3例随访4...
    中医认为,小儿为阳盛之质,肾常不足,故先天肾精亏虚、饮食不节、阳明积热为主要诱发原因。手足阳明经皆布于头面,脑为髓之海,藏精明而寄元神,督统情志及全身功能活动。阳明热盛,化火生风,或精亏髓少,元神失摄,头面抽动,不...
    用行为疗法的习惯颠倒训练法对控制抽动是有效的。习惯颠倒训练是利用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例如,对于抽动累及前臂伸肌的患者,每次当他意识到要发作抽动时,训练他收缩相应肌肉,这种操作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防止和...
    现在,市场上可乐型饮料五花八门,无论大人、孩子都很喜欢喝。但是,儿童不适宜饮用这种饮料。因为此类饮料中含有咖啡因,1瓶340克的可乐型饮料含有咖啡因50~80毫克。有人做过试验,成年人一次口服咖啡因1克以上,可以引...
    由于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多性格内向,又易产生自卑心理,容易拒绝与人接触。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患儿参加正常体育活动。让其在活动中分散精力,展现自我,证明自己的能力。当患儿没有大的躯干及肢体抽动时,...
    (1)五氟利多:本品作用机理与氟哌叮醇相似,药物副作用小,每周仅服1次,较方便。开始每周口服10mg,以后逐周增加10mg,直至出现疗效。     (2)哌咪清:本品较氟哌叮醇更具有特异性抗多巴胺作用,且副作用小,治疗本病有效...
    捏脊是以中医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作为理论,并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原则,通过捏拿小儿脊背,振奋小儿全身的阳气,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调整全身的阴阳之气,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操作方法是通过推、捏...
    (1)针灸治疗     主穴应选:地仓、颊车、承浆。备用穴取合谷。每次选2穴,轻刺激,每日1次。     (2)外敷法     ①青黛散、冰硼散,撒布涂敷患处,每日3次。②百草霜、青黛、橄榄炭各等份,研极细末,撒患处,每...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主治:头痛,休克,癫痫,脱肛等。针法:横刺,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进针0.5~1.0寸。     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主治:呃逆,呕吐,咳喘,暴喑。针法:直刺0.5寸,或横刺,即...
    脾经:在拇指末节罗纹面。主治:腹泻,便秘,厌食。能健脾胃,补气血。操作:患儿拇指屈曲,旋推或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每次100~500次。     大肠经:在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
    (1)敷贴法     这是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粉,撒于普通的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外治法。如一贴灵治疗腹泻。     (2)佩戴法     是将药物研成粉末,装入特制的布袋内,佩戴在或系在人体的一定部位...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外治方法很多,比如针灸、拔罐、敷贴、灌肠、捏脊、推拿、耳针、药浴。     中医的内病外治理论独具特色,清代名医吴尚先著有《理瀹骈文》,可称之为中医外治方法之大全。吴氏认为“外治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