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肠脱垂,中医学和现代医学有着不同的看法。 中医学认为,直肠脱垂与人体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湿热下注、久泻久痢、直肠不能收摄固定有关。《诸病源候论》:“脱肛者,脱门脱出也。多因久痢后大肠虚冷所...
不完全直肠脱垂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骶骨曲未形成:婴儿期脊髓发育较慢,骶骨曲尚未形成,骨盆和直肠几乎笔直,当长期增加腹压时,可引起直肠粘膜和直肠全层脱垂。 ②肛门括约肌无力和直肠周围...
直肠脱垂在病理上无外以下几种情况: ①不完全脱垂:是直肠下部粘膜与肌层分离,向下移位,形成皱襞。有的是部分粘膜,有的是全周粘膜下脱。若脱出肛门,突出粘膜成环状,紫红色,有光泽,表面有出血点。若时间脱出长...
国内外对直肠脱垂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国内则是1975年全国肛肠衡水会议制订的标准具体如下,共分三度。 ⅰ度:排便时或增加腹压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还纳,脱出长度3~6cm。 ⅱ度:排便时,长期反复...
这主要是由小儿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正常成人的骶骨有一定的弯曲度,直肠从骶部转弯进入肛门管时就形成了一个近于90度的大转弯,叫骶骨弯曲。这种弯曲能减轻粪便和直肠压力对括约肌的负荷,有利于直肠的...
直肠脱垂与肠套叠虽都属于肠套叠的病理形式,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前者病人极少有腹痛,但后者则有严重的腹痛。肠套叠发生在结肠与乙状结肠,部位较高,而直肠脱垂则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接处,部位相对较低...
直肠粘膜脱垂常常与内痔脱出混为一谈,都被称为“脱肛”,但实际上二者有较大的区别。 ①视诊:内痔脱出物为充血肿大的痔块,呈花瓣状或环状,可见有出血,痔核之间凹陷有正常的粘膜。 直肠脱垂的脱出物...
在治疗前要除外蹄铁形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由之而来的肛瘘,除外糖尿病、结核病等,然后进行恰当的治疗。 ①初期急性:局部热敷,以酒精擦涂患处皮肤,口服抗生素或磺胺药,改善症状,消散硬结。若硬结不能消散,可切...
肛门狭窄就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肛门良性狭窄,可引起排便困难、肛门疼痛等症状。 ①先天性肛门狭窄:是出生时即具有的狭窄。 ②炎症引起的狭窄:即因各种炎症,引起肛门周围脓肿、蜂窝组织炎广泛组...
肛门狭窄的临床表现是由其临床特点决定的。 ①排便困难:由于肛门狭窄,肛门有环状瘢痕,肛门缺乏弹性,即缺乏伸缩性,从而使较硬或较粗的粪便不易通过。 ②疼痛:由于粪便通过困难,排粪便时经常导致肛管...
肛门狭窄多数为肛门的各种损伤而导致的疾病,因此,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完全能够减少该症的发生,或减轻肛门狭窄的程度。 ①预防:肛门部手术损伤和炎症时,要防止肛门狭窄。譬如痔疮手术切除痔块时,应在痔块之...
肛门狭窄经指扩张无明显疗效者,则应采取手术疗法。手术方法因狭窄程度、部位和范围的不同,分以下几种方法: ①肛管后方线状切开法:适用于中度和轻度狭窄,局麻后,在后正中线切开狭窄瘢痕,切开肛门梳硬结,使肛...
排便失禁也叫肛门失禁。若对干的大便能随意控制,但对稀的大便及气体失去控制能力,称为不完全性失禁或半失禁。凡肛门无论何种性能均不能闭严者,呈圆形张开,咳嗽、走路、下蹲、睡眠时常有粪便粘液外流,污染内裤,使肛...
中医学认为,久痢滑泄,伤脾损肠,中气下陷,肛脱不收而为失禁。此外,脾肾亏虚,脾虚肌肉萎缩,肾亏失约,肛门收缩无力或不能控制,则排便失禁。临床上把它分为二型。 ①久痢滑泄,中气下陷:痢疾日久,大便不时流出,甚至脱...
中医治疗的基础是辨证论治,肛门失禁也不例外。 ①中药治疗 a.气虚下陷 治当:补中益气,收敛固脱。 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b.脾肾双亏 治当:健脾益肾...
肛门失禁除了保守疗法外,尚可行手术治疗。 ①括约肌折叠术:常用的术式为前位括约肌折叠术。即局麻后,在肛门前方2cm,沿肛缘作一半圆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外括约肌,然后用丝线间断缝合3~4针,使括约肌...
髂骨致密性骨炎是发生于髂骨耳状关节部分的骨质密度增高性疾病。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妊娠、机械性劳损、病灶性炎症有关。本病好发于20~35岁的育龄妇女,偶见男性。 髂骨致密性骨炎的临床表现与体征:患者...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以第3腰椎横突部明显压痛为特点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横突位于腰椎两侧,无骨骼支架保护,主要靠韧带肌肉来维持其稳定性,上有腰大肌、腰方肌起点,并附有腹横肌、背阔肌的深部筋膜。腰部活动...
许多人把x线片上所见到的腰椎部位增生的骨刺,误认为就是腰椎增生性脊柱炎。其实不然,因为腰椎增生脊柱炎又称为腰椎肥大性脊柱炎,是指因腰椎退行性改变,或以退行性改变为主,引起腰椎骨与关节广泛性增生改变,并继发...
腰椎增生性脊柱炎又称腰椎肥大性脊柱炎,是指因腰椎退行性改变或以退行性改变为主,引起腰椎骨与关节广泛性增生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一种骨关节炎。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