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

肾盂和肾实质之间称肾窦,有一层脂肪组织相隔,名肾窦脂肪垫。肾窦脂肪垫与肾盂表面之间隙并无较大血管,可于肾盂表面与脂肪垫之间进入肾窦并剥离出肾盂,甚至可显露出肾大盏,并不引起严重出血。在肾窦内切开肾盂取出结石,称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

  •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腰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2-4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肾盏积水 肾结石
适应症

1.肾结石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者。

2.结石大于1cm或为鹿角形结石、肾内型肾盂结石、肾盏结石,肾功能未减退者。

术前准备

1.尿路已有感染者,应于术前数日用抗感染药物控制。

2.手术前当日摄腹部x线平片,观察结石的位置有无变动或是否已排出肾盂。

手术步骤

1.显露肾盂:由于肾盂的前上方有肾血管横过,为了避免将其损伤,多从背侧显露肾盂。肾盂的上部名为肾窦,在脂肪组织将它与肾实质间隔。这层脂肪组织与肾实质紧密粘连,中间有进入肾实质的肾血管分支及毛细血管。在脂肪组织层与肾盂壁间有一层结缔组织(肾盂外膜)相隔。在肾盂外膜下分离,可避免损伤脂肪组织中丰富的小血管以及肾动脉后支。同时,需将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分离出来,用一纱布条绕过提起,以防小结石挤入输尿管。

2.切开肾盂:全部显露背侧肾盂后,用钝圆小拉钩将肾窦部的后缘(包括肾盂后动脉)拉开,在肾盂的适当部位缝两条牵引线,周围用纱布保护,然后纵行切开。

3.取石:先用小指伸入盂内,探查结石位置,根据其在肾盂、肾盏内的不同位置,用不同弯度的取石钳轻轻取出结石。再将胶皮导尿管经切口插入肾盂,用盐水冲洗。

4.缝合肾盂切口:如无严重感染或不断渗血,可用3-0铬制肠线缝合肾盂切口。缝线尽量不穿过粘膜层,以免日后形成异物结石。肾盂周围的脂肪也用数针间断缝合,覆盖肾盂切口。如有严重感染或渗血,可经肾盂切口放导管引流。肾盂切口旁放香烟引流,逐层缝合切口。

术后饮食

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

术后护理

1.注意导管引流通畅,勿使折曲,导管原则上不做冲洗,如有血块堵塞,应用生理盐水或洗必泰溶液冲洗出来。香烟引流一般在术后2~3日拔除。

2.如肾盂切口缝合未放导管,术后有肾区胀痛和伤口尿外渗,宜经膀胱镜将输尿管导管插到肾盂,并经该管冲洗和引流,将尿外渗好转后,再将其拔除。伤口内的香烟引流也应延迟拔除。

注意事项

1.止血:肾盂切开后,在一般情况下极少出血,如有出血,可能由于提拉肾蒂太紧而部分阻断肾脏静脉回流加重出血,应放松牵拉,把肾脏放回原位,用温盐水纱布压迫出血部位,一般压迫1~3分钟即能止血。

在切开肾盂时,注意不要损伤肾动脉后支或近肾窦部的紧爱美质,以防影响肾后段的血运和出血。如肾后静脉被撕裂,可将其结扎。结扎肾后静脉后,多数病人只是在肾门附近出现小片状淤血区,并不影响肾脏功能和伤口愈合。

如在取石过程中损伤肾盂或肾盏粘膜,也会发生出血。此时用手指夹紧肾脏即可止血,或用冷(或冰)盐水反复冲洗,也可达到止血目的。经上述方法止血后仍认为不可靠时,可从肾盂切口放入导管,留作术后引流和冲洗用。

2.取石应彻底:切开肾盂后,如结石与肾盂粘膜粘连,可用小指(或示指)或弯止血钳轻轻分离,然后用取石钳轻轻钳夹松动,取出结石。取出时动作要轻巧,以免将松软结石夹碎。夹出的结石应与x线片上结石的形状和数目对照,以判断是否完全取出。钳夹时应该注意不要误夹粘膜,以免引起出血。为防止残留结石,在有条件的单位,可争取在手术台上摄x线片,检查是否已经取尽。摄片时可应用软金属制成的方格网板,利用方格协助将残余结石定位。

如术中无摄片条件,可选用下列方法:①用钝头探针向肾盂、肾盏内轻巧探查,当触到结石时,常有擦石声和感觉。发现有结石后,即可更换取石钳,用另一手在肾表面的结石相应部位配合取石。②用手指伸入肾盏内,另一手在肾表面配合触诊,常能触到肾盏内结石,随即用肾盂内手指拨动结石,使其进入肾盂,再用取石钳取出。③往肾盂内放入细导尿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常可冲出肾盏内小结石。

3.在经肾盂切口取石不成功时(如结石嵌顿于肾盏内),应即改行肾切开取石术。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