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疝切除术

输尿管疝切除术用于输尿管囊肿的治疗。 输尿管末端在膀胱内膨起呈囊肿样称输尿管口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儿童多见。囊肿表面为膀胱黏膜,内层为输尿管黏膜,其间为肌纤维及结缔组织。囊肿呈球形或卵圆形。有的随输尿管蠕动,尿液进入囊肿而膨起,有的可形成巨大囊肿,充满膀胱,偶尔输尿管囊肿可经女性尿道突出至尿道口外。

  •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生殖部位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3-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个月以内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适应症

1、双肾功能良好的输尿管囊肿,确诊后即应行手术治疗。

2、巨大囊肿,引起双肾积水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先引流肾盂,待病儿一般情况好转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1、摄泌尿系X线平片,了解囊肿内是否合并结石;做排泄性尿路造影,了解功能情况和积水程度,了解是否合并双输尿管畸形。

2、如尿路感染合并存在,术前应做尿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从术前开始,术后继续使用。

3、如囊肿过大,堵塞膀胱内口,引起双输尿管积水肾功不全者,术前应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待全身情况及肾功情况好转后择期手术。

手术步骤

1、切口与显露 下腹正中切口,自耻骨联合向上至脐耻中点,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白线,将腹膜向上轻轻推开,显露有纵形血管的膀胱前壁。纵行切开膀胱前壁,吸净液体,再用剪刀向上下扩大膀胱切口。

2、囊肿检查 用牵开器拉开膀胱壁切口,检查囊肿为单侧或双侧及囊壁的输尿管口。如为单侧,应了解对侧输尿管口位置。

3、囊壁做支持线并沿囊肿颈部用手术刀或电刀做环形切口。

4、从膀胱内和膀胱外用止血钳和剪刀解剖游离下段输尿管。

5、用直角钳自输尿管旁通过膀胱壁至膀胱外,向上推开腹膜,在原输尿管口上内3cm处切开膀胱黏膜,直角钳顶端分离进入膀胱内并夹住导管带回到膀胱内。

6、将导管缝合到输尿管,以导管作为引导,将输尿管通过其新的开口进入膀胱。

7、关闭原输尿管口部位的膀胱壁肌肉裂口,用剪刀和止血钳游离黏膜下隧道,并将输尿管通过隧道拉出。

8、剪去多余输尿管,输尿管远断端用4-0平制或5-0铬制肠线间断外翻与膀胱吻合,如果输尿管很粗,可以先整形变细后再通过黏膜下隧道与膀胱吻合。

9、经尿道放置气囊导尿管或耻骨上用蕈形导尿管行膀胱造瘘,用5-0铬制肠线连续缝合膀胱切口之黏膜及黏膜下层,用2-0肠线间断缝合膀胱肌层。膀胱外耻骨后间隙放置烟卷引流,分层缝合腹壁切口。

并发症

 1、出血

表现为血尿,严重时形成血凝块堵塞引流尿管。多为输尿管断端出血引起,因此,在输尿管与膀胱吻合前,应将输尿管近断端血管游离并用4-0平制肠线予以结扎。

 2、漏尿及尿瘘形成

术后少量漏尿一般能自行停止,如输尿管下段做了整形并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有可能长期漏尿而形成尿瘘。为预防此种情况发生,术中可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管2周。

 3、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

术后肾及输尿管积水加重 多因膀胱输尿管吻合口、新的黏膜下隧道及输尿管穿越肌层时过紧所造成,因此术中应注意使膀胱壁段移植输尿管周围适当宽松,必要时暂时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管。

术后护理

1、保持导尿管或造瘘管的引流通畅,防止血块堵塞,必要时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膀胱。

2、留置的气囊导尿管一般在术后7~10d拔除。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在术后10~14d拔除。

3、耻骨上烟卷引流一般在术后48~72h后拔除。

4、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预防或控制感染。

注意事项

1、自膀胱内向膀胱外游离下段输尿管时,应注意勿损伤腹膜及腹腔内器官。

2、如下段输尿管过粗做裁剪整形术后,应酌情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管,有利于减少术后漏尿及狭窄机会。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