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是1根细长的管道,上接肾脏下连膀胱。输尿管疾患可以造成自身危害,如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但重要的问题是影响肾脏的功能,可能危及全身或病人生命。当今,由于科技发展,输尿管的疾患无论是原发或继发的,在诊断治疗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有些领域发生了概念性的改变。
输尿管手术前的准备并无特殊,一般按麻醉方式及手术部位做常规准备,重要的问题是应明确术前的诊断及要做的手术方式。如果手术区以上已有扩张及尿液感染,则根据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暂时性的尿流改道,尽量减少污染的尿液通过手术区,并可使手术区的输尿管有一休息机会以有利于创口愈合。引流的方法:复杂的手术同时行肾造口术,一般的手术可行输尿管腔内支架内引流,即在输尿管切口向上插入双J管一端到达肾盂,尾端自输尿管切口向下插入至膀胱内。便于尿流经导管流入膀胱,此时导管兼有支撑作用。
在此种内引流支撑同时,大多不需要再行肾造口术。在先天性畸形,如肾盂成形术后,虽此肾仅有积水扩张而无感染,亦只需置双J管即可。因目前广泛应用双J管腔内引流,大多已不用体外引流方式,而需肾造口的机会也很少。
输尿管手术后多有各种引流物及支撑管,术后应保证引流导管的畅通及支撑管的固定,勿使滑脱。如有肾造口引流管不起作用,无尿液引出,可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应慎重调整导管深度及位置。如可能为血凝块阻塞,必要时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以少量灭菌液体冲洗,使其畅通,但如引流畅通则无需冲洗。双J管对有肾造口术的输尿管手术者,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决定拔除肾造口导管以前宜行顺行尿路造影,以观察输尿管手术效果。
此种操作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尽量减少接触面,可以无菌针穿刺导管注入造影剂。若手术失败则保留肾造口导管,研究今后对策。手术成功则拔除肾造口导管,在3个月之后拔除双J管,定期复查B超和IVU,观察长期效果。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漏尿,这对输尿管本身并不造成危害,但尿液积聚于创口内,容易发生输尿管周围炎症,而有输尿管狭窄的危险,故对手术本身要求缝合严密,不致漏尿。即便缝合不严密或因局部情况不易严密缝合,只要腔内和腔外充分引流创口(如用负压球导管),其并发炎症的危险也可减少至最低限度。故对输尿管手术常规放置引流物,无漏尿则早些时拔除,有漏尿则应酌情延长引流时间,只要远心端无梗阻,漏尿将可终止,然后拔除引流物。
亦有个别病人虽经长期引流仍然漏尿,这就不是由于缝合不严密所致,而是手术设计或实施不当造成的。如远心端未查明原先即有狭窄、手术时未将病变完全切除、处理不当及局部严重感染、创口裂开等,此时,必须在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研究进一步处理的方案。另一种近似情况是手术区阻塞不通,这也是手术设计、操作失误引起的,必须重新考虑再手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