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尖瓣狭窄,瓣膜严重钙化。2.二尖瓣狭窄,瓣膜严重挛缩,瓣下病变重,不能用成形方法修复者。3.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后者不能用成形手术解决者。4.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不能用成形手术纠正者。
1.二尖瓣狭窄,瓣膜严重钙化。
2.二尖瓣狭窄,瓣膜严重挛缩,瓣下病变重,不能用成形方法修复者。
3.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后者不能用成形手术解决者。
4.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不能用成形手术纠正者。
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的有症状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应当施行二尖瓣置换手术,除非进行外科手术时可以施行瓣膜修复术。
1.消除一切感染病灶。
2.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以及肝、肾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
3.纠正心力衰竭,或使病人处于可能的最佳状态。
4.术前48小时停用毛地黄类药及利尿药。
5.术前1周用普通饮食,以利调整电解质平衡,如病人长期服用利尿药,则术前1周将口服氯化钾适量增加,以利克服体内钾的不足。
6.术前3日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当日术前用药时,给一个剂量抗生素。
7.重症病人术前1周起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溶液(gik),以保护心肌。
8.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消除顾虑,增强医患合作。让病人了解手术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利病人主动配合。
9.术前24~48小时停利尿药。
1.切口及建立体外循环
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是标准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它显露好,适合任何部位的心脏手术。切口起自胸骨切迹稍下,达剑突下约5cm。
2.锯开胸骨:沿正中用电刀切开胸骨骨膜,分离胸骨切迹达胸骨后;然后解剖剑突及分离胸骨后间隙。切除剑突后,用风(电)动锯沿中线将胸骨纵行锯开。骨膜用电凝止血,胸骨用骨蜡止血。
3.切开心包:纵行正中切开心包,上达升主动脉反折部,下达膈肌,切口下段向两侧各切一侧口以利显露。之后将心包切缘缝合于双侧胸骨外的软组织,用撑开器撑开胸骨,显露心脏。
4.心外探查:探查主动脉、肺动脉、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静脉的大小、张力以及是否有震颤,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左上腔静脉及其他心外可以发现的畸形。
5.建立体外循环
⑴腔静脉套带:先将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间隙分开,行升主动脉套带,牵拉升主动脉上的带向左,显露上腔静脉内侧,用直角钳沿上腔静脉内侧绕过其后套带。用同样方法用下腔套带钳绕下腔静脉套带备用。
⑵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的远端,用7号线作两个同心荷包缝合,均不穿透血管,缝于主动脉的外膜,荷包线的开口左右各一。将荷包线套入止血器,以备插管时止血和固定。将荷包中央部分的外膜切除。向右心耳注入肝素(3mg/kg)后用小圆(尖)刃刀在荷包中央切一略小于动脉插管口径的切口,退出刀刃的同时将动脉插管送入升主动脉切口内,立即收紧两个荷包线的止血器,并用粗丝线将动脉插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最后将动脉插管固定在切口边缘或撑开器的叶柄上,将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⑶腔静脉插管:于右心耳和右心房各缝一荷包线,套以止血器,然后切口,插入上下腔静脉插管(一般先插经心耳上腔管),收紧止血器。用粗丝线围绕插管结扎切口以下2~3mm的心耳和心房壁,并用此结扎线固定上下腔插管以防滑脱。将上下腔插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⑷冷心停搏液灌注插管:在升主动脉根部前侧外膜作一褥式缝合,将其套入止血器。将冷心停搏液灌注针头排尽气体后刺入褥式缝合线的中央部位进入升主动脉内,抽紧止血器,将插管和止血器用粗线固定在一起。将插管与灌注装置连接。
⑸左心引流插管:可选用下列二者之一:
左房引流:于右上肺静脉根部与左房的连接部作一大的褥式缝合,套以止血器,在褥式缝线圈内切一小口后,将左房引流管插入左心房,收紧止血器,并用粗丝线结扎,把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与人工心肺机连接。
左室引流:某些病人应用左室引流效果更佳,在左室近心尖无血管区作一褥式缝合,套上止血器,在褥式缝合圈中央作一小切口,自小切口置入左心室引流管,收紧止血器,将引流管与止血器固定在一起。将引流管连接于人工心肺机系统。
检查所有管道及其连接均无错误,肯定各通道没有任何障碍,即可开始体外循环,并行循环数分钟后,阻断上、下腔静脉,进入完全体外循环,此时上、下腔静脉血液完全经插管流入人工心肺机,不流入右房。同时进行血液降温。
⑹阻断升主动脉:在全身温度降到30℃左右时,提起升主动脉套带,用主动脉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立即由主动脉根部的灌注管灌入4℃冷心停搏液(10~15ml/kg),同时心脏表面用4℃冰盐水或冰屑降温,以使心脏迅速停搏。
体外循环的运转指标如下:
平均动脉压:5.33~9.33kpa(60~90mmhg)。
中心静脉压:0.59~1.18kpa(6~12cmh2)。
体温:一般手术28℃左右;复杂心脏手术可用深低温20℃~25℃。
心肌温度保持在:15℃~20℃。
流量:50~60ml/kg为中流量;70~80ml/kg为高流量,临床常用高流量。儿童与婴幼儿流量应高于成人。
稀释度细胞压积一般在25%~30%左右。
血气分析:pao2:13.3~26.6kpa(100~200mmhg)。
pvo2:3.3~5.3kpa(25~40mmhg)。
ph:7.35~7.45。
paco2:4.6~6.0kpa(35~45mmhg)。
尿量:2~10ml/kg/小时。
血钾:在体外循环运转过程中k+保持在4~6mmol/l,每小时应给氯化钾1~2mmol/kg。
肝素化:人体按3mg/kg;预充液1mg/100ml;运转1小时后,经人工心肺机补充肝素半量。运转过程中act应保持在600秒左右。
6.心脏切口①房间沟后纵行切口进入左房,如房间沟太短,切口下端可向下后方延长;②经右房切口:自房室沟上方2cm处切开右房,沿房室沟向外下伸延。进入右房后纵行切开卵圆窝,向上下扩大,向下延长时宜偏向下腔方向;向上延长避免向内偏,以免误伤主动脉窦。
7.切瓣:用拉钩显露二尖瓣,确定换瓣适应证后,用粗丝线缝合大瓣作为牵引线,用直角钳夹牵引线,将大瓣展开。在离瓣环约3mm处将大瓣作一小切口,然后用剪刀在离瓣环3mm处沿瓣环向前、后剪下大瓣,同时在乳头肌尖端处剪断乳头肌,但勿剪除过多,以免损伤左室壁。到达前、后交界后,继续用同样方式将小瓣切除,尽量保存小瓣的第三排腱索,也可以不切除小瓣。最后用测瓣器测量瓣环大小,以决定所需人工心瓣号码。
8.缝合:用2-0带支持垫双头针尼龙线作间断褥式缝合,自瓣环的房侧进针,由室侧出针,并立即自室侧向房侧缝入人工心瓣的缝合圈。缝线在瓣环上及在人工瓣的缝合圈上的分布要平均,而且相互间的针距要适应,缝线自缝合圈出来的位置应尽量靠近边缘。褥式缝合间的距离为1~2mm;亦可用连续缝合法,但必须是显露不困难的。可以用一根线第一针带支持垫作褥式缝合,以后连续缝合向两边进展,最后会合打结;亦可用数根缝线进行连续缝合,所有连续缝合线都要注意必须把每一针缝线抽紧,避免瓣周漏。
9.着床:全部缝线(指褥式缝合法)整理拉直后,将人工瓣送入瓣环内,确认着床到位,一一结扎,尼龙线要打5个结,线头剪线时不宜留得过长,而且打结时要注意把线结打在缝圈的偏外侧(即靠近边缘),以免线头倒向中心,阻碍人工瓣的功能。
10.检查人工瓣关闭及开放功能。
11.冲洗:用冷盐水彻底冲洗心腔。
12.缝合切口:缝合左房切口,或缝合房间隔切口后缝合右房切口。所有心脏切口均为两道连续缝合,缝合时缝线一定要抽紧,以防漏血。
13.排气:缝合左房切口前,应将左房和左室灌满生理盐水,将气体赶出;如系右房途径,则在缝房间隔时将左房与左室灌满生理盐水,缝右房切口时将右房与右室灌满盐水。心脏切口缝合完毕后于左室和升主动脉根部进行排气,主动脉根部排气可利用心停搏液灌注的针孔进行,可将其连接于左心引流管进行排气,亦可开放排气,左室用带槽针进行排气。
14.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应尽早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倘若阻断时间较长,为减少阻断升主动脉时间,可于缝好房间隔切口后不等关闭右房就先开放升主动脉阻断钳),之后,心脏常可自动复跳,如不能自动复跳,心肌有一定张力或已经出现室颤,则可以电击去颤。
1、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情况,术前查体应行屏气试验。正常值为20~35秒。屏气时间缩短,提示呼吸功能不全。术前锻炼呼吸功能(吹气球)及咳痰锻炼。
2、合并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既往有吸烟病史的患者,术前可与雾化吸入支持治疗。
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积极联系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调整治疗策略。
1.大瓣的前、中部与主动脉瓣相邻,缝合时要避免缝及主动脉瓣,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左冠状动脉的回旋支与小瓣瓣环伴行,如缝合过深可能损伤该支冠状动脉。
3.后交界紧靠右纤维三角,要避免缝合过深而伤及传导束。
4.剪除小瓣及其腱索时要避免损伤左室后壁,小瓣的第三排腱索可不剪,使对左室后壁起保护作用,避免发生左室后壁破裂的并发症。使用拉钩和吸引器时都要注意避免损伤左室后壁。有时不切除小瓣也可以完成二尖瓣置换术,但要注意其乳头肌是否可能阻碍人工瓣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