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结肠套叠肠管切除术

经结肠套叠肠管切除术用于肠套叠的手术治疗。肠套叠是指近端的肠管套入远端肠腔所致的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幼儿,尤以4~10个月的婴儿发病率最高。小于4个月和大于2岁则发病率显著减少。

婴儿肠套叠绝大多数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只有约2%~5%为器质性病变引起。本病春季发病率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喂养方法和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也可能是发病的诱因之一。在器质性的病变中,可以见到麦克尔憩憩室、息肉、肠重复畸形及肿瘤为诱发套叠的起点。

肠管发生套叠后,一般肠壁折叠为3层,少数情况下,当回肠套入回肠再套入结肠时,可折叠为5层,因此很容易引起肠管的血运障碍,在早期即可发生套入部肠管的坏死,套入的肠管随肠蠕动不断向前推进,致使肠腔受压变细形成梗阻。由于鞘部肠管的压迫,套入肠管肠系膜血运渐渐发生障碍,首先是静脉回流受限,肠血管淤张出血,套入部肠管压力不断增大终至动脉供应中断,肠管发生坏死和穿孔。但因其被包在鞘内,因此很少出现腹膜炎征象,常见的肠套叠为回-结型,回-回-结型次之,小肠套叠较少见。

  • 就诊科室:普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腹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2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5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小儿肠套叠 肠套叠
适应症

经结肠套叠肠管切除术仅适用于难复位的肠套叠,套入部肠管已坏死,强行挤压有可能导致鞘部肠管损伤时。

术前准备

无脱水及酸中毒的病儿,可在开放静脉通道、放置鼻胃管后及早行手术治疗。如有脱水及酸中毒或休克时,须行短期的补液、输血及抗休克治疗。经上述积极矫治后立即进行手术。术前应给予抗生素。

手术步骤

1.将不能整复的套叠肠管提出于切口外,用生理盐水纱布垫保护好腹腔。于套入部与鞘部的交界处做一圈间断浆肌层缝合。后在接近肿块的结肠带上纵行切开升结肠,取出坏死肠管。

2.在套入部的基底部切断坏死肠管。以3-0或4-0肠线或可吸收缝线连续或间断贯穿两层肠壁缝合一圈。

3.通过吻合口将一根剪有侧孔的乳胶管放入回肠内,另一端自盲肠引出,作为暂时性减压,然后以2-0丝线间断全层缝合结肠壁切口,外加浆肌层缝合。冲洗腹腔,盲肠内引流管从腹壁另戳孔引出。逐层以丝线缝合腹壁切口各层。

并发症

1.肠套叠复发。

2.腹部切口裂开。

3.感染。

4.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

5.肠坏死及穿孔。

术后护理

经结肠套叠肠管切除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1.术后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纠正酸碱平衡的紊乱。待肠蠕动恢复正常后再拔除胃管,经口进流质膳食。注意改动饮食速度不宜过快。

2.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行结肠切开套叠肠管切除术,术中放入回肠末端的引流管在术后2周拔除。

4.如术中做了减张缝合者,减张线一般在术后10d拆除。

注意事项

1、肠套叠是急腹症,因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危重、套叠时间较长的病例,随时有肠坏死、肠穿孔的可能,故手术应争取时间。

2、术中的操作原则也应掌握手术从简的方针。如肠管无坏死、穿孔,病儿情况好时,方可考虑附加手术问题;如病儿一般情况不好,即使有肠坏死,也应先将坏死肠段提出切口外,待病儿脱离危险后再行肠吻合术。

3、有肠坏死、肠穿孔时,腹腔污染较重,术中应妥善保护切口,术毕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及切口,防止腹腔及切口感染。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