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切除术是治疗食管肿瘤和食管较长瘢痕狭窄,食管重复畸形的常用手术方法。如果系食管癌病人行食管切除术,若病变周围尚无明显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而且其癌肿的恶性度不高,则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效果,并可以长期存活,预后良好。相反,如果肿瘤的恶性程度高,并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则预后较差。其他良性疾病行食管切除术后预后良好。
食管癌、食管良性狭窄、食管硬化症、外伤性食管穿孔、食管憩室、食管重复畸形等。其中以食管癌最为多见。
1、病人心肺功能差,或有严重肾疾病而不能进行较大手术者。
2、有出血性疾病者(如血友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3、肿瘤已严重侵犯邻近器官或大血管而无法分离者。
4、已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状态者。
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②充分治疗肺部并发症,待急性期消退。
③手术前1d晚睡前及术日晨置一无侧孔胃管,清洁食管内积存食物、残渣及分泌物,并保留胃管,以减少麻醉诱导时误吸的危险。
⑥术前1~2日给抗生素。
1、选择体位、做出切口。
2、将肺向前内方牵引,显露后纵隔,仔细探查。
3、切开膈肌。
4、分离食管。
5、分离胃部。
6、切断贲门。
7、调整食管位置。
8、食管胃吻合: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和切除手术性质(根治性或姑息性)等来决定吻合的部位。
9、关胸。
术后食物返流症状,术后远期会发生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瘘是食管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瘘多发生于术后3~5日,个别可发生在术后10日之后,发生越早,预后越差。一般在术后3~4日体温、脉率多逐渐下降,体力亦逐渐恢复。但如术后4~7日后突然体温重新上升,脉率增快,并出现胸痛、气短、乏力,体检及X线检查见胸腔较多积液或水气胸,应考虑吻合口瘘的可能,即可口服少许美蓝或龙胆紫,再作胸腔穿刺。如抽出蓝色或紫色液体即可确诊。此时,应及早作闭式引流,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及输血、输液等全身支持治疗。同时停止口服,改经胃管或作空肠造瘘供给营养。小瘘口可能自行愈合。在严重感染下,早期对瘘口进行修补很难成功。经过一定时期观察,如瘘口不愈,可先行食管外置,待病人一般情况好转后再考虑行胸骨后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手术。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一般开胸和胃肠手术后处理常规。
2.术后应留置胃管减压。
吻合口以上食管的游离段不可过长,一般在5cm之内,其肌层要完整,没有撕裂。不可损伤胃大、小弯血管弓,以免血运不足而影响吻合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