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外胸廓成形术

胸膜外胸廓成形术是在骨膜下切除一组肋骨,使局部胸壁塌陷,以缩小该部位胸腔的手术。术后6~8周从骨膜新生的肋骨将保持局部胸壁塌陷,使胸腔永远缩小。

  • 就诊科室:心胸外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胸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1-2小时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10000-30000元
治疗疾病:
老年人肺结核 肺结核
适应症

1.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空洞壁不厚,位于一侧上外部,下叶肺有广泛小病灶,对侧肺则无病或仅有轻微较稳定的病灶,没有支气管内膜结核,全肺切除有些可惜;或年龄在45岁以上,一般情况不佳,估计肺叶切除有较多困难和危险者。

2.一侧毁损肺,纵隔向病侧移位,对侧也有病灶,肺功能和全身情况不允许全肺切除者。

3.肺结核作部分肺切除后,余肺内有不太稳定的病灶,可在切肺术的同时或术后2~3周作胸膜外胸廓成形术,使余肺不致出现代偿性扩张,以致病灶破裂、复发或播散。

4.肺结核或其他疾病作肺部分切除术后,如余肺内有广泛纤维变化,将不能代偿扩张,以致残腔不能消灭,腔内不断积液,甚至继发感染或发生支气管胸膜瘘,应作局部胸膜外胸廓成形术,以消灭残腔,预防或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和残腔感染。

5.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积液机化收缩,可造成纵隔向术侧明显移位,以致气管和大血管扭曲,引起心悸、气急、咳嗽。胸廓成形术可以纠正纵隔移位,改善症状。

禁忌症

1.肺结核病情不稳定,有中毒症状;病变位于肺下部或靠近纵隔;空洞壁厚或属较大的张力性空洞;对侧肺或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结核病灶;支气管内膜有弥漫性结核或狭窄,并有支气管扩张者。

2.两侧毁损肺。

3.年龄太大,肺功能明显减低者。

术前准备

1.肺结核病人应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1~2周,术前1~2日加用青霉素。肺切除术后钱腔不能消灭,需在术后2~3周进行胸廓成形术者,如胸腔内没有感染,除尚需继续注射链霉素外,可在术前1~2日注射青霉素;如有感染,则应早期持续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2.胸腔内有积液的病人,术前应作胸腔穿刺,抽尽积液,并在胸内注射青霉素;感染严重者,应先作胸腔引流,在中毒症状消退后再作胸廓成形术。

3.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呼吸功能应尽可能改善,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每日起床活动1~2小时,直到自由活动时不气急,安静时脉搏每分钟不超过100次,才可进行手术。

手术步骤

1.切口:标准后外侧剖胸切口,切口上端需平或稍过肩胛冈,切口下端绕过肩胛下角,向前达腋中线。依次切开胸背部肌层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将肩胛骨提起,切断剥离前锯肌,用肩胛骨拉勾,将肩胛骨向上牵拉,以显露上部肋骨。

2.切除上部肋骨 先切除第4(或第3)肋骨,继续向上切除第3、2、1肋骨。应切除肋骨后端、胸椎横突,向前直到肋软骨。为避免胸壁不稳定性和防止反常呼吸运动,一次切除肋骨数应为3~5根,否则易产生术后并发症。分开前锯肌在上位肋骨的附着点后,于骨膜下切除整个第2肋和第3肋的后2/3。第1肋骨短小,呈水平位,其上前部有锁骨下静脉经过,前斜角肌肌腱附着点之后为锁骨下动脉,第1肋后端及第1胸椎横突前为臂丛神经根,在剥离第1肋骨骨膜及切除时,必须注意保护上面的血管神经,在骨膜鞘中操作可避免对它们的损伤。先将第1肋骨前缘下之骨膜切开,剥离其下面,再用钝头剥离器在手指的引导下,紧贴肋骨在骨膜之下缓慢剥离肋骨上面,以手指保护锁骨下动脉、静脉。剥离器勿超过指尖。剥离第1肋骨上面时,宜先剥离前斜角肌结节之两侧部分,待有空隙时,将前斜角肌肌腱紧贴肋骨剪开,此时锁骨下动脉、静脉及臂丛神经可被推开。从后方用第1肋骨剪或线锯剪断第1肋骨,向下牵拉已剪断的第1肋,暴露塞比洛韧带,切断第1、2、3塞比洛韧带,以便胸顶更好地塌陷。向下牵拉已剪断的第1肋,也有助于暴露和分离前肋骨软骨关节。在胸廓成形术中,是否切除第1肋骨尚有争议,为治疗肺结核而要达到充分的肺尖萎陷,就应切除第1肋。如果是为消灭感染脓腔或预防肺切除后的残腔而施行胸廓成形术,就不必切除第1肋,这对维持颈、肩胛带及胸廓完整性是很重要的。第1胸椎横突不切除,第2胸椎以下的横突是否切除,则视萎陷的要求而定。一般为了最大限度萎陷,与切除肋骨相应的胸椎横突应大部分切除,如不需要广泛的萎陷,则不必切除胸椎横突。切除肋骨后端及胸椎横突时,注意先将后锯肌及骶脊肌的外侧部剥开,用拉勾牵向中线,再用直端分叉骨膜剥离器沿肋骨后段各面进行剥离,要注意保护胸膜不要撕破,将胸膜的纵隔面与肋骨后端和横突分开,用方头骨钳咬除肋骨后端和横突大部,以纱布压迫止血或缝扎止血。 肋骨切除后彻底止血,冲洗创面,逐层缝合伤口,一般不放引流,有胸膜破裂时,应放胸腔闭式引流。估计渗血、渗液较多时,可放置负压吸引管,以便引出液体。最后伤口加压包扎,以免发生反常呼吸运动。 3.第二期胸廓成形术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一般在术后3周进行,经原切口切开,但最上部可不切开,切除第4~7肋或第5~8肋后端,前端要保留适当长度,保留之长度自上而下递增,但最长的一根不应超过腋中线,术终加压包扎。

术后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术后护理

1.继续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日后可停用青霉素。肺结核病人应继续用抗结核治疗:可注射链霉素60~90g(术后第1个月每日1g;第2个月开始每周2g,分2次注射)。口服异烟肼宜持续1年。必要时加用或改用其他抗结核治疗。

2.肋骨切除部位的胸壁软化,可出现反常呼吸、缺氧,甚至危及生命,用碎纱布加压包扎,一般可消除反常呼吸,也有利于早期起床活动。如果加压包扎不能消除反常呼吸,有气急、发绀时,应经气管内插管或面罩作加压辅助呼吸。加压包扎应维持10日以上。

3.如术中分破胸膜,作胸腔引流后仍有血气胸时,应反复胸腔穿刺,抽尽积液。

4.由于反常呼吸,咯痰无效,以致支气管内分泌物堵塞,可引起肺不张。应积极鼓励咳嗽,并作蒸吸入,导管吸痰;必要时作支气管镜吸痰。

5.肋骨切除后,术侧肋间肌失去牵制作用,可造成脊柱侧弯(凸面向术侧)。应鼓励病人向术侧卧,并在术侧腋下垫一小枕,起床活动时注意姿势,头部放正,不要偏向健侧,多作呼吸运动,以纠正畸形。

6.有时手术中分破肺表面病灶,可引起术后胸膜外间隙结核性感染,形成冷脓肿或瘘管。应先予引流,待一般情况好转、血沉稳定后,作肩胛下角切除及肌肉填充术。

注意事项

注意预防感染发生。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