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以往文献把海绵状血管瘤列入血管瘤,Mulliken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将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而血管畸形又分为低流速血管畸形和高流速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即属于低流速血管畸形中的静脉畸形。
1.血管瘤发生在易引起出血、感染(如唇部海绵状血管瘤)或有碍功能的部位者。
2.血管瘤生长迅速,且因条件限制,不能冷冻或用硬化剂注射等治疗者。
1、有出血倾向疾病者应先治疗凝血功能,然后再进行手术。
2、对局部麻药过敏,或抗麻药者应注意。
1.要周密考虑、充分估计血管瘤的范围大小及与邻近重要组织器官的关系,制定好相应的治疗方案。
2.对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酌情先行硬化剂注射,使其体积缩小硬化后,再作切除手术。
3.血管瘤切除后,估计创缘不能直接缝合,需要植皮或作邻位皮瓣修复者,术前应供好供皮区皮肤准备。
4.较大、较深的血管瘤,术前应备血。
切口应稍大些,也可作梭形切口,以便充分显露血管瘤周围组织。从血管瘤周围正常组织内进行钝性和锐性分离。逐一分离、结扎、切断穿透筋膜层的分支和进入瘤体的主要血管,仔细将肿瘤彻底切除。注意勿损伤瘤体,以免引起出血,增加手术困难。逐层缝合切口。皮肤有缺损者应同时植皮或作皮瓣修复。伤口加压包扎,肢体适当固定。
1.切口感染:术后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少量激素及止血药物,静脉用药一般7天,防止切口感染。
2.局部出血。
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1.切口敷料要妥善包扎,用有效抗生素抗感染。
2.6~7日拆线。
1.血管瘤切除务必彻底,才能预防复发。术中应随时估计病变情况,如发现血管瘤范围广泛或已穿入深层组织和体腔,与原定治疗方案出入较大,应即停止,准备条件后再作手术,或改作其他疗法。否则,既不能彻底切除,又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
2.海绵状血管瘤的管壁很薄,易被分破引起出血。预防的主要方法是,皮肤切开不要过深,免伤瘤体;要在瘤体周围正常组织中分离,容易识别和结扎进入瘤体的血管。一旦分破引起出血时,用细针线缝扎即可止血;如用止血钳钳夹,反会引起更多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