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腱支持韧带重建及骨性阻挡术

腓骨肌腱支持韧带重建及骨性阻挡术用于腓骨肌腱滑脱的治疗。腓骨肌腱滑脱是肌腱滑脱的常见部位之一。在正常的状态下,腓骨长、短肌腱由上下支持韧带稳定在外踝后侧一个弯曲的骨纤维沟中。当急性损伤时,可因支持韧带断裂或外踝的骨折移位而导致腓骨肌腱滑脱,也可由于先天性外踝后侧沟变浅或缺如所引起。滑脱后,腓骨长、短肌腱移位至腓骨下1/3前外侧。由于失去支点,不能有效滑动,肌腱的力学作用受到影响。急性损伤期主要表现为外踝后方软组织肿胀,皮下淤血,局部有明显压痛,踝部无力,但往往由于医师对该症的认识不足,极易被误诊为一般踝部软组织损伤而未能给以适当的治疗,晚期当踝关节背伸活动时,腓骨肌腱即滑向外踝前方,形成习惯性肌腱滑脱。治疗一般以手术疗法为主,其原则为:加深后方的骨沟,重建支持韧带或采用骨性阻挡,以防止肌腱再滑脱,但早期滑脱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先手法整复;将患足置于轻度屈曲内翻位,使腓骨肌腱回纳至外踝后骨沟内,然后局部衬垫压紧,短腿石膏靴固定4~6周即可。

  • 就诊科室:骨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四肢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 手术时长:2-5小时/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1-3个月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2000-10000元
治疗疾病:
腓骨肌萎缩症
适应症

1.有疼痛和伴有明显的功能障碍的腓骨肌腱滑脱。

2.习惯性腓骨肌腱滑脱。

3.急性滑脱经手法复位失败者。

禁忌症

1.局部皮肤有破溃或感染。

2.伴有足踝部严重骨与关节畸形未矫正,或手术同时矫正有困难者。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踝关节X线检查,排除骨与关节疾患。

手术步骤

1.切口:在腓骨下端后侧纵形切开,沿外踝下端向前延伸于骰骨附近。

2.复位:牵开皮瓣,显露滑脱的腓骨肌腱,不切开腱鞘,连同其腱鞘一起复位。回纳于外踝后侧沟内。

3.加深外踝后沟:如术中发现外踝后方沟过浅,可用骨刀或圆凿加深该沟,然后再将腓骨肌腱纳入沟内。

4.修复支持韧带:修复方法很多,如在切口附近取一筋膜条缝合于残留的支持韧带或跟骨外侧骨膜上;如支持韧带缺损较多,或深筋膜缺失无法制作所需要的筋膜瓣时,可取6cm×0.5cm阔筋膜条重建支持韧带,在外踝钻一骨性隧道,将阔筋膜条的一端穿过此隧道,然后折回与自身缝合。另一端越过纳入沟内的腓骨肌腱,缝合在腓骨后外侧骨膜上;也可在跟腱外侧取5cm×0.6cm腱条,远端仍附着在跟骨上。在外踝前后钻一骨性隧道,将腱条穿过此隧道,然后折回自身缝合。

5.骨性阻挡:如术中发现后侧沟畸形或缺损,则可从外踝截取2cm宽的楔形骨块,在骨槽内向后移0.5cm,以阻挡腓骨肌腱,防止其滑脱。其骨块可用自体骨栓或螺丝钉固定。

6.缝合切口:放松止血带,彻底止血,等渗盐水冲洗切口,按层缝合切口。

术后饮食

1.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2.宜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

4.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术后护理

腓骨肌腱支持韧带重建及骨性阻挡术术后采用小腿石膏靴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4~6周,拆除固定后逐渐锻炼踝关节功能。

注意事项

1.制作或加深外踝后侧沟或采用骨块阻挡时,均要保持外踝后方沟的光滑,以免影响腓骨肌腱的正常滑动。

2.支持韧带的修复要注意保持张力,以免影响其疗效。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