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横突切除术是长期以来沿用的名称,但不能说明是个途径,也未提到手术的目的,因此称为经肋骨、横突切除结核病灶清除术较为适当。
胸椎结核。
1.身体其他部位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如浸润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应视为手术禁忌。但经治疗痊愈或稳定者,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2.经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全身中毒症状无改善者。
3.全身情况不佳或婴幼儿、老年人、难以耐受手术者,应暂缓手术,换用他法治疗。
1.取得病人合作:骨关节结核是一种慢性病,疗程较长,治疗后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多数病人有急躁情绪和思想负担。术前须深入做好解释工作,实事求是地将治疗计划及后果(包括手术次数、外固定及卧床时间、用药时间及可能功能障碍程度等)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以取得合作。
2.进行必要的检查:术前应仔细体检并进行胸部透视,以便发现体内有无其他结核病灶。对病期长,窦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应检查肝、肾功能。病变局部应作X线摄片检查,必要时脊柱结核并发截瘫应作CT检查,了解病变情况,以便进行手术设计。
3.改善全身情况:入院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并进行卧床排便训练,以免术后由于不习惯而造成排便困难。一般来讲,结核病人的食欲较差,术前应设法增进病人食欲。尽可能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
4.药物治疗: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防止病变的扩散。诊断一经确定。应开始应用抗结核药物。单种药物治疗疗效不好,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一般多将链霉素与异烟肼联合应用。链霉素的用量因年龄大小不同,5岁以下每日0.25g,5~10岁0.33g,成人0.5~1.0g,1次或分2次肌肉注射。异烟肼每日服5~10mg/kg,1次或分3次口服。抗结核药物一般应用1周以后,结核中毒症状即可开始改善;2周左右时多数病人症状好转,可以手术。对氨柳酸钠易引起胃肠症状,影响食欲,临床较少应用。但当链霉素或异烟肼的疗效不佳时,可再加用对氨柳酸钠,用量为每日8~10g,口服或静脉点滴。
对上述药物耐药的病人,可应用卡那霉素,每日2次,每次0.5g肌肉注射;利福平口服,成人每日450~600mg,1次或分3次服,乙胺丁醇日服25mg/kg,以后减量为每日15mg/kg。如与链霉素、异烟肼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5.局部制动:脊柱结核病人应卧硬板床或石膏床,四肢结核,特别因严重疼痛或肌肉痉挛而致关节畸形者,应作外固定或牵引,以减轻疼痛、痉挛,病人可得充分休息,并可预防病理性脱位或逐渐矫正畸形,减少手术操作困难。
6.破坏严重者先制石膏床。
1.体位:取侧卧、前倾位,使腹壁与手术台成60°角,大多取椎体破坏较重、脓肿较大的一侧向上。于胸部下垫一软枕,以防腋部血管、神经受压。上肢前伸,置于上肢架上。健侧下肢伸直,病侧下肢屈曲。躯干前后用支托或沙袋固定。
2.切口、显露:胸椎棘突旁切口、显露和切除肋骨、横突,在胸膜外显露病椎充分后。
3.清除病灶:摇动手术台,使病人向后倾斜,与地面成60°角,以利手术。在直视下吸尽脓液,刮除结核性肉芽、坏死组织,清除死骨及坏死的椎间盘等。有时死骨在椎体深处,表面仅见小的骨瘘孔,容易忽略,应对照x线片、ct片及术中发现来定位,然后用凿扩大瘘孔,摘除死骨。如死骨偏于椎体后方,为预防损伤脊髓,宜采用椎管侧壁切除病灶清除术方法清除病灶,并清除对侧的所有病灶。
4.椎体间植骨:如病灶清除彻底,椎体间有缺损存在;或脊柱稳定性不佳,而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病灶又无混合感染时,可用椎体牵开器将两端椎体牵开,施行椎体间植骨充填缺损,以预防和矫正部分后突畸形,促进病变愈合,加强脊柱稳定,可免除第2次融合手术。用骨凿在2个或以上病椎的侧方凿宽、深均约1~1.5cm的骨槽,上、下端必须达正常骨质。骨槽内如有椎间盘及软骨组织应予切除。将取下的正常肋骨纵行剖成两半,截成比骨槽长度稍长的骨段,重叠一起,用肠线捆住植入骨槽。也可以从髂骨取一相应大小的骨块植入。植入时,术者也可用手顶住后突椎体,助手将躯干两头慢慢向后推压,扩大病椎间隙,然后将骨嵌入骨槽。当去外力后,植骨即被紧紧夹在椎间,不致术后发生植骨移位。
5.缝合:手术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于病灶内置入链霉素粉1g后,逐层缝合肌肉、筋膜及皮肤,不置引流。
骨骼畸形。
对椎体间植骨不很稳定者,应睡石膏床。植骨稳定者可不用石膏床,卧硬板床休息即可,唯翻身时应避免扭转,直至植骨愈合,以免植骨片脱出或折断。
术后应严密观察呼吸。如有呼吸困难,应立即拆除缝线检查伤口并清除血肿、止血,必要时作气管切开。如无特殊情况,术后24小时取出胶皮片引流,缝线于术后5~7日拆除。
1.胸膜损伤多因剥离肋骨不慎所致。一般病灶附近胸膜多增厚,只要紧贴骨面剥离,逐渐前进,当可避免。一旦胸膜破裂,应即用盐水纱布盖住,防止空气进入胸腔。不要企图直接缝合破口,可将周围肌肉翻转覆盖缝合固定数针即可,结扎缝线前应先正压扩肺。如胸膜腔污染较重,应置胸腔引流管经肋间引流。
2.清除病灶时注意避免损伤脊髓,强调在直视下清除,由后向前刮除,避免将病变组织推入椎管。
3.胸椎前面有主动脉、腔静脉、奇静脉等大血管,清除病灶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搔刮脓肿壁的肉芽时,应于直视下或手指引导下进行,操作要轻柔。万一发生大出血,应立即用纱布堵塞止血,同时加压输血。如出血停止,病人全身稳定,可不动纱布,待4~5日后慢慢取出。如出血不停,应在纱布及手指加压下紧急开胸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