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移位是指牺牲一少部分次要神经功能,去恢复受区神经肌肉更重要的功能,即将一些次要的未受损伤的神经直接或通过神经桥接移植与受损伤神经远端吻合。
1、8~12小时以内的周围神经切割伤,污染较轻,清创后估计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者,可行神经外膜缝合术或束膜缝合术。
2、陈旧性完全或部分周围神经断裂伤,切除损伤部分和神经瘤后,神经缺损<2.0cm;或当肢体处于中立位或稍屈曲关节(<20°)和断端游离后,两断端即可无张力对合者,适合行外膜缝合或束膜缝合术。
3、周围神经损伤或病变切除后,神经缺损>2.0cm;或当肢体处于中立位或稍屈曲关节和断端游离后,两断端仍不能对合者,适合行束间神经束移植术。
周围神经显微缝合术的特点是手术持续时间长,手术区域多,除损伤的神经须手术显露,有时还须另作切口,切取移植的神经。因此,不但要对神经损伤的肢体进行麻醉,还得对供区进行麻醉。由于手术时间长,一般多选用连续麻醉。
1.积极防治休克,及时足量地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
2.将离断肢体做好无菌处理,保存于2~4℃冰箱中。
3.根据断肢部位,准备合适的骨折内固定器材。
4.准备手术显微镜及显微外科器械。
从右小腿切取腓肠神经。沿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全长切开皮肤,保护神经及静脉之间的联系,用锐性剥离法切取30cm长的神经、静脉。
切除损伤神经断端的神经瘤。探查显露可用来与小隐静脉吻合的动脉。将腓肠神经按所需长度切成两段,分别桥接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腓肠神经桥接正中神经,端对端外膜缝接,伴行的小隐静脉与断裂的前臂骨间掌侧动脉远近端分别作端端吻合。用另一段腓肠神经桥接尺神经。伴行小隐静脉远近端与尺动脉作端侧吻合。
⑴血容量不足:断肢病人血容量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失血。血容量减少,不但可引起休克,危及生命;而且可因周围血管收缩,引起再植肢体的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导致再植失败。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尿量、颈静脉充盈,断指(趾)的皮温、颜色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如收缩压在14.22kPa(100mmHg)以上,尿量>30ml时,锁骨上可见到颈外静脉,断指(趾)红润和温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不超过2秒,说明血容量正常。如出现血容量不足,治疗主要是输液和输血,补充血容量,切忌应用升压药,特别是去甲基肾上腺素,以免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吻合口血栓形成。
⑵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有长时间休克的,或断肢缺血时间较久,有组织变性的,或断肢平面较高,有大量肌肉损伤的病人。在断肢重建血液循环以后,应特别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表现为尿少、尿闭、血色素尿、尿比重低、血尿素氮升高,血钾增高等)。对此并发症应着重预防;如及时纠正休克,严格掌握断肢再植的适应证,彻底清创,切除一切失活的肌肉,切开筋膜减压,以及术后适当输液,静点速尿,加速有毒物质的排泄,以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一旦发生,则应积极治疗,如限制入量,控制高血钾,纠正酸中毒及氮质血症等。如无好转,继续保留断肢将危及病人生命时,应尽快解脱再植的肢体。
⑶预防感染:如前所述,预防断肢(指)感染的关键是彻底清创。再植术后全身应继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加强营养,少食多餐。
2.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3.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1.术后用石膏托固定患肢于神经缝合时的体位共2周。
2.2周后去石膏托,进行伸屈关节的功能锻炼,但使神经吻合口张力增大的活动应逐渐增加,不可过度。
①需要接受移位的神经肌肉之功能要远大于移位的神经(供体)。
②神经移位要尽量接近肌肉组织,即缩短神经再生距离,如尺神经部分移位于肌皮神经要尽可能靠近神经进入肌肉处。
③能直接吻合时不要做神经移植。
④应用行为相似或相近的神经肌肉单位,丛内神经移位(如胸前内侧神经-肌皮神经)效果优于丛外神经移位(如肋间神经-肌皮神经)。
⑤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所以神经移位手术要尽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