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踝关节外侧结核病灶清除和关节融合术用于踝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踝关节是负担身体重量最多的一个关节。因此,踝关节解剖结构要求坚固和稳定。踝关节周围韧带较多,保持了踝关节的稳定,当踝关节被结核病变破坏以后,产生病理脱位极少见。另外踝关节仅限一个平面的伸屈活动,而且活动范围较小,只在下蹲和上下坡活动时才比较重要,对一般走路影响不大,而且踝关节又需要稳定和无痛,因此,在踝关节结核的治疗中,关节融合是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单纯滑膜结核经非手术治疗不见效,或滑膜已有明显增厚者应行滑膜切除术,局部有明显死骨或病灶有侵犯关节可能的单纯骨结核,应及时采用病灶清除疗法。病变活动的早期全关节结核如无手术禁忌证,也应采用病灶清除疗法,以达到及时停止病变发展,抢救关节功能的目的。对于病变已属晚期的全关节结核或复发病例,因为不存在抢救关节功能的问题,可适当采用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为缩短疗程都可采用病灶清除疗法。
1.切口
从外踝上10cm处起,沿腓骨外侧缘向下至外踝尖端略呈弧形转向足背2cm处止。
2.显露病灶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腓骨骨膜,骨膜下剥离,在外踝上10cm处将腓骨用线锯锯断,再切开与腓骨相连的骨间膜,关节囊和韧带,取下腓骨。将足内翻,使距骨脱位,彻底显露病灶。切除关节囊和滑膜,刮除关节内的病变组织。
3.关节融合
用骨刀切除距骨上面和胫骨下面(包括内踝)的关节软骨。将踝关节对合。注意要使关节对合紧密必须切断内踝韧带的附着点。将踝关节置于90°~100°位置,腓骨上端安放2枚螺丝钉固定于距骨,下端安放1枚螺丝钉固定于胫骨。注意螺丝钉应穿过对侧骨皮质。如果腓骨安置后踝关节间隙过大,可将胫骨外侧骨皮质凿一骨槽,将腓骨嵌入骨槽内,使踝关节间隙能紧密对合。
4.关闭伤口
冲洗伤口,将链霉素1g放入关节内。按层次缝合伤口。膝上石膏固定。
1.继续抗结核治疗。
2.术后注意肢体血循环,当肢体血循环不良时,应及时松解绷带,一般于24~48h后解除弹性绷带。
3.对关节积血或积液较多时,应在无菌条件下及时穿刺抽除,同时注入链霉素0.5~1g或异烟肼100~200mg。
4.应尽早练习踝关节活动,以防关节粘连。
1.为了术后步行方便,踝关节固定后角度一般应为90°~100°,一般不小于90°,并须注意使足于中立位,不可有内翻和外翻。
2.术中不应损伤距下关节或跗蹠关节,因为这些关节可以代偿足的部分活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