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翻截骨叉状钢板固定术用于先天性髋内翻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髋内翻又名发育性髋内翻,是股骨近端颈干角进行性减小的一种先天骨发育畸形。1881年Fiorani首先报道本病为婴儿股骨颈弯曲变形的髋关节畸形;1894年Hofmeister称其为髋内翻;1896年Kvedel将其命名为先天性髋内翻。该病的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1/25000,往往累及双侧。
1、颈干角<110°。
2、年龄>5岁。
1、颈干角>110°。
2、年龄<4~5岁。
3、假关节形成。
1、拍摄双髋关节X线正位片,并测量颈干角、HE角及相关数值。
2、绘制纸样进行手术设计,预制钢板角度并确定钢板插入股骨颈的位置,其插入部分位于股骨颈轴线与内缘线之间为宜。以HE角<20°为准,预定需要矫正颈干角的度数,即外翻截骨度数。
1、切口及显露
取大腿近端外侧纵形切口,骨膜下显露股骨近端及大粗隆骺板。
2、插入钢板
透视下于大粗隆骺板远端0.5~1.0cm处向股骨颈内钻入导针定位;按设计的间距于导针下平行导针将叉状钢板敲击插入股骨颈内。
3、股骨近端外翻截骨
在钢板插入部分与第一螺孔之间平行与导针确定截骨上线,以外翻截除三角骨块底边长度确定截骨下线,电锯截骨。
4、叉状钢板固定
将截骨远端外移1/4并同时外展,使之适合预制钢板的角度,螺丝钉固定;取一小三角骨块楔入钢板折角与截骨对合处三角间隙内。
外翻截骨叉状钢板固定术术后外展位髋人字石膏固定3个月至截骨处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