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多发病,多见于女性和老人。由于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插管效果不理想,激光治疗效果难以肯定,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经典的手术方式,目的是把泪囊与鼻黏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和泪液由泪囊直接进入中鼻道,以消除泪囊化脓性病灶并解除泪溢现象。

  • 就诊科室:眼科
  • 手术方式:开刀
  • 手术部位:头部
  • 手术次数:1次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手术时长:40分钟/次
  • 住院治疗:需要
  • 恢复时间:2-4周
参考价格:医院级别不同,收费不同,一般三甲医院收费为700-1200元
治疗疾病:
泪道阻塞 慢性泪囊炎
适应症

慢性泪囊炎、泪囊黏液囊肿和单纯性鼻泪管阻塞患者符合以下情况者:

1.泪小点与泪小管均正常,冲洗针头可触及泪囊窝骨壁。

2.术前泪囊造影证实泪囊无明显缩小,或挤压泪囊区有大量黏脓性分泌物由泪点反流,间接表明泪囊体积不会缩小,便于术中吻合。

禁忌症

1.泪囊急性炎症。

2.泪囊造影显示泪囊甚小。

3.伴有鼻息肉、严重鼻中隔偏曲、严重化脓性副鼻窦炎、严重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等鼻腔疾病者。

4.泪囊内占位性病变、泪囊结核、梅毒者。

5.年老体弱,全身状况不允许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者。

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1.对鼻部及鼻窦情况进行检查。

2.挤压泪囊,观察分泌物的量。如过少,应做泪囊造影检查。

3.术前滴用抗菌药物滴眼液。

手术步骤

1.于内眦鼻侧5mm,内眦腱上方5mm处开始作皮肤切口,平行于泪前嵴,稍向颞侧弯曲呈弧形。长约20mm,深达皮肤全层。

2.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置入泪囊撑开器,暴露泪前嵴和内眦腱。在泪前嵴前切开骨膜。不切内眦腱。

3.用小骨膜分离器将骨膜推向两侧。先分鼻侧,推开约4mm。

4.再分离泪囊窝骨膜及泪囊壁。骨膜分离器应紧靠骨壁。向后达泪后嵴,向上达泪囊顶部,向下达鼻泪管上口。

5.造骨窗,位置在泪囊窝的前下部,尽量低,前方超过泪前嵴约2mm。先用弯曲管钳在泪囊窝后下部顶破骨壁,成一直径约3mm的小孔,用小咬骨钳伸入骨孔上下前后咬切,扩大成一卵圆形的骨孔,大小为10mm×12mm,防止咬破鼻粘膜。

6.用泪道探针自泪小管插入,将泪囊鼻侧壁顶出。用刀片在泪囊鼻侧壁顶出部作一横切口,并在泪囊部尽可能低处作另一与之平行的切口。

7.在泪囊两横切口间,作一垂直切口,使切口成“ⅰ”形。并在鼻粘膜上作一相对应的“ⅰ”形切口。

8.用6-0尼龙线缝合泪囊和鼻粘膜后瓣,间断缝合3针。

9.将堵塞于鼻腔内的棉片取出,用枪状镊放入凡士林纱条达骨窗口。

10.部分纱条拉入泪囊。

11.用5-0丝线或尼龙线缝合泪囊和鼻粘膜前瓣,间断缝合3针,每针都应带到骨孔前的骨膜。为便于缝合,可在3针缝好后一起打结。

12.用3-0尼龙线缝合骨膜,将内眦腱断端牢固地缝于骨膜上。

13.用5-0线缝合眼轮匝肌3~4针。再缝合皮肤3~5针。

14.单眼包扎,包加轻压力绷带。

并发症

1、泪囊穿破

如不慎穿破,小破口可不必处理。较大的穿破口,应用细针线修补,或根据穿破位置,在做鼻黏膜瓣时,特意使之与泪囊瓣做相应的吻合。

2、泪囊过小

术中发现泪囊过小,可将泪囊做成前页,鼻黏膜亦做成一较大的前页与其缝合。骨孔内置引流管,术后留置2周。如泪囊已缩成条索,几乎无囊腔,则改做泪囊摘除或激光鼻泪管复通术。

3、术后出血

多见于术后48h内。少量的一时性出血,可让患者安静休息,一般不做处理。较大量的出血可用浸泡有肾上腺素液及丁卡因的纱布条鼻内填塞止血,全身加用止血药。

4、感染

注意术前和术后用抗菌药物来冲洗泪囊及全身用抗菌药物,一般可避免术后感染。

术后饮食

适宜饮食:

1、宜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清淡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术后护理

全身使用抗生素3~5天,次日换药,2天后抽去鼻内纱条,并首次冲洗泪道。鼻腔内滴麻黄碱呋喃西林滴鼻液,每日5~8次,滴4周。4~5天后拆去皮肤线。结膜囊内滴抗生素、地塞米松眼液2~4周。

注意事项

必须保护好内眦动静脉,如血管破裂,会给手术造成麻烦,应结扎,或将破裂处压于泪囊撑开器下。骨窗缘出血可用蘸有少许肾上腺素的棉片压迫止血。

手术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