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Raubitschek首次尝试对葡萄膜黑色素瘤手术治疗以来,只有少数报道局部切除脉络膜黑色素瘤以代替眼球摘除,使可能在保留有用视力的情况下,做出病理组织学的诊断。1971年Peyman开始做实验室动物试验,以研究眼球壁切除的可行性。他用不同材料的移植片来替换切除眼球壁的巩膜。他对术前透热疗法、光凝固和冷冻疗法的作用作了评价,并确定了眼球壁切除技术的限度。近来他对运用二氧化化碳激光眼内手术进行评价,并曾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膨胀气体和液-气交换来减少术后并发症。他还对这些眼球壁切除技术作了些改进,以便做脉络膜视网膜活体检查,并摘除脉络膜和视网膜肿瘤,包括大的Von Hippel血管瘤。
1.位于赤道前、局限的、不宜做光凝或冷凝等治疗的良性脉络膜肿瘤。
2.位于赤道前、直径不超过6PD和隆起<3mm的脉络膜黑色素瘤。
3.睫状体脉络膜黑色素瘤。
1.眼球赤道后的脉络膜肿瘤不能做局部手术切除,因赤道后有涡静脉、睫状后动脉、睫状神经、较大支的视网膜动、静脉和黄斑区等重要组织,手术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以致失明。
2.肿瘤有眼眶和全身其他器官转移者,或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晚期向眼内转移者。
除与“睫状体肿瘤切除术”术前准备相同以外,还要准备一个Peyman眼篮(Peyman eye basket)。术前充分散大手术眼的瞳孔。
1.按眼科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手术眼。做角膜缘结膜环形切口,分离后露出直肌止端及肿瘤区巩膜,必要时切断该区直肌止端。用透照灯从瞳孔照入眼内,显示肿瘤区,并在肿瘤边缘的巩膜表面做透照定位。透照描出肿瘤的外形。
2.在巩膜上缝置Peyman眼篮:篮的大环置于各直肌止端下,小环置于肿瘤表面之巩膜处,充分将肿瘤区置于小环内,然后将环连续缝合在巩膜板层,牢固地将眼篮固定在巩膜上,切忌缝合时穿通巩膜,防止玻璃体脱出。
3.巩膜切口:在巩膜定位透热点的外缘,即脉络膜肿瘤的外缘,做大半圆形巩膜板层切口,基底向后极,深度约为巩膜的3/4~4/5。或用相应直径(约8mm)的环钻,钻开巩膜板层,后极部分不切口。
4.剥离巩膜板层,形成基底向后的巩膜瓣。剥离注意勿穿通巩膜。
5.在肿瘤的边缘做表面和穿通透热,穿通透热针不宜过长(不能超过0.3~0.5mm),以免损伤视网膜和玻璃体。
6.在脉络膜肿瘤的对侧,或避开直肌止端,在对侧直肌的侧边,在睫状体平部做巩膜切口,并预置缝线,然后用穿刺刀由该切口穿入玻璃体腔中心,然后用针头吸出部分玻璃体,以达降低玻璃体内的压力,防止切除脉络膜肿物时玻璃体外溢。或必要时在该处做玻璃体切割。
7.切除肿物:沿巩膜板层之透热点,亦即脉络膜肿瘤的边缘剪除该处巩膜板层、脉络膜肿瘤和附着在肿瘤上的视网膜。此时,如玻璃体减压较好,可不发生玻璃体脱出。否则,可能有玻璃体脱出。此步操作为手术的关键一步,应小心、仔细。
8.肿瘤切除后,伤口附近组织整复好,立即盖好巩膜瓣,做连续或间断缝合。为了防止术后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在巩膜切口周围做一排巩膜表面透热或冷凝。如在切除肿瘤前抽吸玻璃体,可由原巩膜切口,将抽出之玻璃体部分注入玻璃体腔。手术完毕,拆除Peyman眼篮,缝合结膜切口,结膜下注射庆大霉霉素2万单位加地塞米松2mg。涂1%阿托品眼膏,双眼包扎。
1.眼内出血:多因术中止血不彻底,小血管渗血。除了在术中充分电烙止血外,还可在手术区滴用1/1000肾上腺素,术前后还可用适当的止血剂,以防止眼内出血。
2.玻璃体脱出:因手术切口较大,同时眼内压不低,易于发生玻璃体脱出。因此,在切除肿瘤前降低眼内压是很重要的。如果玻璃体丢失过多,应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或其他玻璃体填充物。
3.脉络膜或视网膜脱离:因脉络膜或视网膜伤口未能良好愈合,造成切口处裂开而发生脱离。远期如发生玻璃体机化,或发生增殖性视网膜脱离,则需做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4.术后感染:发生眼内炎,首先必须注意防止手术污染,要求严密消毒无菌,术后可用抗生素和激素预防感染,减轻炎性反应。
5.肿瘤复发:密切观察眼底情况,如有复发,则需及早摘除眼球。如有眼眶蔓延,还需做眼眶内容剜除术。如有转移,甚至还需做放疗或化疗。
1.切除之巩膜板层、脉络膜肿瘤和视网膜组织立即做病理检查,必要时做冷冻病理组织检查。如为恶性肿瘤则需立即做眼球摘除。
2.绝对卧床休息,采取手术部位在最低位的卧位,以防止伤口在愈合前发生视网膜脱离。
3.防止术后感染和减轻手术反应,术后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和激素,3~5d。必要时可全身应用。
4.术后适当应用止血剂,防止术后出血。
5.术后每天换药一次。用1%阿托品散瞳,密切观察眼底情况,待眼底伤口基本愈合后,可逐渐增加活动。
1.要选用适当的Peyman眼篮,并要将眼篮牢固地缝置在巩膜壁上,不可松动滑脱,否则起不到支撑眼球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眼球塌陷、玻璃体外溢的危险。
2.要做到肿瘤的准确定位,并将肿瘤部位完全置于眼篮的小环范围以内,以便手术时能全部切除肿瘤。
3.充分止血,详细了解肿瘤部位及其附近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血管分布情况。如有血管应做电透热凝固封闭血管,如肿瘤附近视网膜上有血管,尚可在术前用激光封闭,防止在切除肿瘤时,发生大出血。
4.充分降低眼内压,必要时在切除肿瘤前抽出约1.5ml左右的玻璃体,妥善保存,绝不能有污染。待肿瘤切除后,缝合巩膜切口,使伤口完全密闭后,再将抽出玻璃体注还到玻璃体腔内。
5.在剪除脉络膜肿瘤及其部位的板层巩膜和视网膜时,要准确细致,轻轻提起巩膜板层切口边缘,沿肿瘤周围剪开巩膜板层、肿瘤周围之脉络膜和所侵犯的视网膜。不可牵拉脉络膜和视网膜,防止造成脉络膜或视网膜脱离。不可损伤该处玻璃体膜,防止玻璃体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