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青光眼是由胎儿时期前房角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大多于出生时已存在。由于婴幼儿眼球壁易受高眼压的作用而扩张,使整个眼球不断增大,故有“水眼”之称。房角的先天性异常主要有:①前房角结构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巩膜静脉窦及小梁网闭塞;②睫状肌前端超越巩膜突之前,进入小梁组织或静脉窦内;③房角被一层中胚叶残膜所覆盖,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升高。在持续高眼压的作用下,眼壁扩张,后弹力层破裂,产生条状浑浊。角巩膜缘伸展变宽变薄,其宽度可达5mm以上,角膜缘各种解剖标志及其相对关系亦发生很大变化。
先天性青光眼原则上应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其目的是切开房角的中胚叶残膜,减少房水外排阻力,对于房角发育基本完整的患儿尤为有效。目前常用的手术是前房角切开和外路小梁切开术。
前房角切开术一次手术成功率平均为50%,有报道达到70%。手术成功的指标是视神经损伤中止,视杯不再扩大,角膜水肿消退,视力有所恢复。但因儿童合作性差,检查不便,故眼压仍作为判定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采用动态视野检查和视诱发电位检查评价视功能状态。2~3次手术成功率为75~95%,有其他眼部异常和全身异常者,手术效果较差。5%的患儿术后几年内眼压有明显回升。
1.角膜透明的婴幼儿先天性青光眼。
2.伴有神经纤维瘤病、lowe综合征、先天性无虹膜。axenfeld综合征、虹膜小梁发育不全的先天性青光眼。
3.继发于母亲怀孕时患过风疹、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后和慢性前部葡萄膜炎的儿童青光眼。
1、发病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角膜直径超过15mm,角膜已明显浑浊者。
2、角膜呈白色浑浊者。
1.详细向患儿父母介绍手术目标和可能的危险,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注意患儿鼻泪道是否通畅。
3.术前眼部滴用抗生素眼药水。
4.术前1小时滴用1%毛果芸香碱,缩小瞳孔。
5.如果角膜水肿,可应用降眼压药物,待角膜透明后再手术。如果仅是角膜上皮水肿,可在手术时去掉部分角膜上皮后再进行前房角切开术。
6.放大设备和前房角切开刀
⑴可选用放大2倍的双目放大镜,或具有同轴照明光、放大6~20倍、镜轴可以倾斜30°~60°的手术显微镜。
⑵手术用前房角镜:常用的有barkan型、worst型和swan-jacob型。
⑶前房角切开刀:常用的有barkan、swan和swan针型前房角切开刀。
⑷小儿用的开睑器,及自锁固定镊。
1.术者坐于患眼颞侧,患儿头部向术者对侧偏转30°~40°角,以便经显微镜目镜可直接看到将予切开的前房角部分。
2.开睑器开睑。检查角膜。如有角膜水肿,滴1~2滴纯甘油保持角膜脱水,或者刮除水肿的角膜上皮。
3.用有齿镊夹住角巩膜缘,转动眼球,以便自锁固定镊夹住上直肌和下直肌。
4.将前房角镜(以barkan前房角镜为侧)轻轻放于角膜上。镜子应偏向角膜鼻侧部分,以便前房角切开刀从暴露的颞侧角膜宽约2mm的半月形部分进入前房。术者左手示指可固定前房角镜。
5.前房角切开刀从颞侧角膜缘前1mm处穿透角膜,平行于虹膜面,缓缓地前进,跨过瞳孔区,到达鼻侧前房角。注意进刀方向。
6.看清前房角切开刀尖,使其到达小梁网的前1/3部分。刺入4点钟位(右眼)小梁网内约0.5mm,逆时钟转动刀尖,缓缓切开小梁前组织。切开范围约为120°。
7.术者应在刀尖之后看到切口。此时可见到虹膜根部向后退缩,局部前房增宽,切开组织为一淡灰白色的组织分界线。
8.待完成前房角切开后,撤出前房角切开刀。
9.检查角膜切口是否良好,否则可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1针。
适宜饮食:
1、宜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清淡饮食。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忌饮酒。
1.术后滴用抗生素眼药水至少1周。
2.术后1周内可滴用糖皮质激光眼药水。
3.防止患儿揉眼,或大声哭叫,以免前房出血。
1.麻醉一定要完善。
2.切开前房角之前,仔细调整手术显微镜和前房角镜。
3.前房角切开刀进入和撤出前房时要注意刀的方向,避免损伤角膜、虹膜和晶体。
4.注意切开前房角的深度。过浅则不能切开小梁前的组织。过深会过多地损伤组织,引起术中出血,术后形成瘢痕。